近期歐洲多國的選舉,都顯示人民不認同用緊縮開支的政策來應付債務危機。不少主張這類政策的政黨,已失去執政黨的地位。可以預期,歐洲今後將改弦易轍,轉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種轉變,並不符合主要債權國德國的利益,德國不會輕易就範。這就必然引起摩擦,令人覺得前景不明朗,新一輪的歐債危機看來已無可避免,並將引起全球投資市場的波動,投資者宜及早作好準備。
在危機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大家都對前景未看得很清楚,所以都會採取避險的策略。簡單地說,就是會把資金撤出一些風險性較高的市場──股市與商品期貨市場,改持現金或短期債券,以減少市場波動的風險。
去年歐債危機爆發時,剛巧中國政府正在推行緊縮政策,所以香港股市的表現比歐美還要差。但今年內地正逐步放鬆銀根,以減低經濟增長放緩的破壞力,如此港股受到內地拖累也會較少,甚至會有正面的影響。不過,在頭一段時間,港股仍得隨外圍一起下跌,直到歐洲重新取得解決危機的共識為止。
現時尚未看得清楚德國是否肯犧牲自己以顧全大局,但如果德國因民間的情緒而不肯讓步,那歐盟就會出現解體的危機。歐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一旦出現這樣的感覺,難免會造成投資市場恐懼,那恒指就可能挑戰去年的低位。
至於商品期貨市場,亦屬於高風險市場。歐債危機剛重燃,金價(圖)、銀價與油價已應聲下跌。歐元轉弱會令美元相對轉強,這亦會對商品市場造成壓力。但我認為這種負面的影響只是恐懼心理造成的,如果歐洲真的放棄緊縮政策,對商品市場實質上是有利的。因為緊縮政策只會破壞經濟增長,降低對商品的需求;改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雖然長期會有隱憂,但短期對經濟會有利好的作用,令社會對商品的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寬鬆的貨幣政策,即使長期會有隱憂,但這種隱憂應對商品價格有利,尤其是投資性的商品。大量增加貨幣流通,必然會降低貨幣的購買力,令商品的名義價格上升。但人們擔心貨幣會不斷貶值時,就會減少手上持有的貨幣,改持有投資價值的貴金屬。因此,在全球的貨幣危機未真正解決之前,對金價銀價都不宜看得太淡。
現在最想世人不信黃金白銀的是美國政府,因為他希望世人相信美元。可惜美國政府自己都不珍惜美元的價值,胡亂印鈔,拼命舉債;因此美元只能在歐元弱的時候顯現相對強勢,美元自己的價值本身並未有提升。美元不值得長期持有。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