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好意的財金官員與經濟學者,近期紛紛勸喻市民,要小心資產泡沫的風險,不要隨便去投機,以免招至承受不起的損失。
無疑,對普通小市民來說,投機絕非致富之道。大部分人雖然都曾在投機市場賺過錢,但最後還是虧損告終的多。所以,勸小市民不要去投機,本應不會錯。
然而,金融海嘯之後,世情出現了急劇的變化,財政出現問題的歐美國家,紛紛採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企圖把自己的危機轉嫁給別國。他們自己債務纍纍,就想透過貨幣貶值,以後不用還得這麼辛苦。香港人素來工作勤奮,有盈餘亦有積累,正是他們以鄰為壑的對象。在這種情勢下,如果仍是一本通書睇到老,勸香港人不要投機,等同叫香港人放棄保護自己,自綁手腳,任由不負責任亂印鈔票的國家宰割。
官員與學者是否弄錯了?逼在我們眉睫的,其實不是資產泡沫,而是貨幣泡沫!人們是發現世上的貨幣太多,遠超人類的實體資產,人們是為了保護自己辛勤努力的積累,才紛紛把過量的貨幣換成稀有的資產。我們不能把這種理性的自保行為也視作是投機,還勸人們不要這樣做。
有學者對我說,QE2的六千億美元,佔全球美元總額的比例有限,怎值得近期資產價格這樣升法?不是乘機炒賣又是甚麼?
其實是,美國的問題絕不是近期才出現的。前後兩次量化寬鬆,所放出來的貨幣不外二萬多億,相對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企業與個人加起來的過百萬億債務,的確有限。但人們擔心的不是新發的二萬億出問題,而是過去所發出的百萬億出問題,這才「大件事」!
過去幾十年(可以從打越戰算起),美國基本上已進入產出少、消耗多的狀態,除了少數幾年外,幾乎年年都有財政赤字與外貿赤字,只能靠印鈔找數。美元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債務貨幣,全球持美元者都可視作是美國的債主。以前大家覺得美國這麼強,應該不會有還債問題,所以大家都相信美元。但現在大家發現,美國不但沒有還債的意圖,還在拼命借多一點,心裡怎不擔憂?為了自保,全世界手上有美元的人都紛紛把手上的美元兌換成其他貨幣或買股票、黃金。從近期各類非美元貨幣與各類資產價格的升法來看,愈來愈多的人正在加入拋棄美元的行列。唯一對美元情有獨鍾的是特區政府,還是死抱著聯繫匯率不放。
特區政府想跟美元陪葬,我們沒有辦法,但我們沒有理由自己也不去關心形勢,及早防範資產泡沫爆破可能帶來的損失。因此,放棄與美元掛勾的港元,改持實質資產乃理性的選擇。今天遲疑的人,最後還是會為勢所逼,非歸大隊不可。屆時,可以保得住的資產可能跟今天有距離了。因此,我不敢勸人在今天這種情勢下也不要「投機」。面對貨幣戰爭,我不甘心就此投降。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