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C 觀點 : 基層應認清自己的處境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24683.aspx

近年香港的基層怨言很多,覺得社會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少了,生活不但無法改善,且有日益惡化的跡象,令他們感到前景渺茫,唯有希望政府伸出援手,制定更多更優厚的福利政策,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薪酬沒法上升,就期望政府制定高一些的最低工資;交通費負擔重,就要求政府提供交通費補貼;孩子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少,就要求政府提供上網津貼………總之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可以想到要求政府的援手。

 

無疑,特區政府的財政能力不錯,不但經常有盈餘,而且積累了數以千億計的儲備,的確有條件拿來改善一下社會福利。既然祠堂有錢,鄉民自然希望有豬肉分。香港基層有類似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

 

然而,增加福利真的可以改變基層的命運嗎?事情卻不是這麼簡單。

 

香港基層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並非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政府的福利,只能改善絕對貧窮的程度,令生活變得好過一些;但沒法改變基層在社會上處於相對貧窮的位置,一與社會上處境較佳的階層相比,依然會感到比別人差,一樣會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樣會覺得來來去去自己仍處於社會的底部,毫無前景可言。

 

事實上,當一個人主要是靠政府的政策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時,他對自己的生活就會愈發失去自主能力。當他沒法透過自己的競爭能力在社會上獲得更佳的報酬時,他就只能寄望政客在議會裡去為他們爭取更好的福利政策。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感到自己的命運無法由自己所掌握,會感到很無奈。

 

由此可見,單是增加福利,並不足以改變基層在社會上的無奈,當他們依靠政府愈多的時候,他們的自主能力就愈弱,無奈感就愈強。再者,政府的照顧會令基層失去對自己謀生技能不足的警覺性,以至加深了基層對政府的依賴,以後更難翻身。

 

香港現時的問題是︰當社會成功向金融業與專業服務業轉型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跟得上社會的步伐。他們發覺,他們原來從事的工種,很多都因為全球化而流失了,而那些新出現的,技能要求高的行業,他們又不會做,於是只能一齊去搶那些只能在本地進行的低技能行業,如清潔、保安、飲食、零售、信差等工作。令這類工作的工資因多人競爭而愈搶愈低。

 

香港無需這麼多人做這類工作,低工資正好反映這類工作人員已供過於求。基層要改變命運,不能靠增加這類工作的最低工資,而是要跳出這類工作範疇,從事一些與時並進的行業。那就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要求基層中年紀較大的成員這樣做當然有困難,但年輕一代則千萬不要放棄這種機會。

(轉載自2010325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