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化。原因有兩個:一是出生率低,二是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以致老人佔總人口的比重愈來愈高,而有生產力去供養老人的年輕人則愈來愈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少生孩子雖可減輕這一代的負擔,卻增加了下一代的負擔。
老人的壽命長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必然同步增加。此之所以,香港公共醫療開支的增長,雖然遠比人口增長快,但市民感受到的服務改善卻並不明顯;原因是來自老人方面的需求增加得更快。
政府眼見現時的制度很快會不勝負荷,曾嘗試引入強制性由個人承擔供款的醫療保險計劃,但受到社會的強烈抗拒。政府在吸取教訓後,把目標降低,不求一次過解決所有問題,亦不要求全民參加,先搞自願性的醫療保險計劃,而且撥出500億元公帑來補貼這項計劃,令吸引力大增。
我認識有些人,本已移民外國,但仍持香港身份證,聽到這個計劃後,亦打聽是否可以參加。可見這500億元的確有吸引力。
香港現時的公共醫療服務雖謂是服務全民的,但社會上總有一部分能力比較好的人,會嫌輪候時間長,寧願選用私家醫生與私家醫院的服務。這批人中,除了小部分是財力足夠的富豪外,其餘大部分亦要靠醫療保險計劃。現在眼見政府既有500億元作補貼,又肯替他們出頭作集體談判,向保險公司爭取更佳條款,當然樂於加入。所以,今次政府推出的自願醫療計劃,不愁沒有參加者。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自己本來負擔得起保險,但見公共醫療接近免費,棄之可惜,既然自己有份交稅,為何不好意思用,於是與基層一起去逼。我相信政府肯大手筆撥出500億元的原因,就是要把這批人也引出來,參加新計劃。這樣,使用公共醫療服務的人就可以減少,基層有機會得到更好的服務,而政府亦無需不斷增加這方面的開支。
政府的長遠計劃,是將醫療服務分割成三個板塊:公營醫院主要服務基層;自願性但有政府補貼的保險計劃則用來照顧中產;至於富豪就貴客自理了。這套構思能否成功,還要視乎政府能否克服保險計劃通常都會出現的成本日增,但作為起步,應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計劃是自願的,不認同的人大可以不參加,公營醫院仍可提供安全網。但有點能力的人,都希望有私家醫院的更貼身服務。如果由政府安排的保險計劃,保費比自己原來的便宜,覆蓋的服務比自己原來的多,又容許攜舊轉新,那又何樂而不為?
香港有不少機構,都有為中高層員工買醫療保險,這批人大部分應會轉去政府的新醫保計劃。因為,公司提供的保險,一離職就失效,而政府的醫保卻是跟個人的。所以,即使要自己貼一些錢,也有人願意。我估計,將來機構招聘員工的時候,都把會補貼多少醫療保費,作為招聘的主要條件,令中產參加醫保成為一種常態。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