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C 觀點 : 年輕選民有增加嗎?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25580.aspx

5.16「變相公投」的投票率只有17.1%,公社兩黨不但不去思考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選民不去投票,反而滿足於個別候選人的得票比08年立法會選舉時有所增加。這豈不是以普選議題引市民出來投票,卻把「公投」時市民的選擇,視作對個別議員的支持?如果這也可視作今次「公投」已成功的話,不但沒去投的市民不會認同,就是連有去投票的市民也不會完全認同。

 

公社兩黨對投白票的人以倍數增加不肯解讀,卻對年輕選民佔總投票人數比例增加而沾沾自喜。本來,80後近期在政治上的積極參與,確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但把區區5%的比例上的升幅,就視作今次「變相公投」的成就,則有點自欺欺人。拿此當作「心靈雞湯」,或許可以安撫一下失敗的創傷,但若果以此去制訂未來的政治路向,則可能謬之千里。

 

2008年立法會選舉,1830歲的年輕選民只佔總投票人數的19%,今次「變相公投」中,年輕選民的比例卻有24%。表面上,比例有所增加,但如果計算一下絕對數字,2008年那次出來投票的年輕人比今次多足一倍,公社兩黨怎能得出支持他們的年輕人在增加的結論。

 

2008年有1,524,249名選民出來投票,30歲以下的佔19%,即是有289,607名,今次「公投」579,795人投票,即使年輕人的比例達24%,也只有139,151人,比上次少了一半有多。這不是支持公社兩黨的年輕人多了,而是選擇放棄支持今次「公投」的年輕人,比例上不如成年人那麼多。但即使在年輕人之中,激進派亦非主流。

 

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年輕人比成年人激進的情況普遍存在。他們剛踏進社會,對環境的局限認識不深,卻又一腔熱情想改造世界,甚麼都以為有得做,很容易被成年人視作不切實際,過度激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成熟起來,知道有些事情,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會徒勞無功,取態自然會保守起來。

 

香港的人口正日漸老化,每年踏入投票年齡的年輕新選民,無論在比例上與絕對人數上,都不及踏入保守年齡的選民多。因此,那些預期公社兩黨由於有新登記的選民支持,將來在政壇上可大放異彩的估計,是不一定成立的。公社兩黨如果誤信這類分析,再把自己的政治定位偏向更向極端的話,下次的失敗可能比今次更慘。

 

從今次「變相公投」中傳媒的表現所見,大部分傳媒的編採人員的取態都明顯向公社兩黨傾斜,他們把自己的立場與情緒都融入新聞報道中去。表面上這有助公社兩黨的聲勢,但實質上損害了自己的公信力,市民已不為所動。此外,這些偏頗的報道方式,亦是導致公社兩黨錯估形勢的重要原因之一。愛之變成害之,真是始料不及。

(轉載自2010520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