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日就要舉行五區補選了,但社會的反應似乎很冷淡;即使是平時立場較為激進的傳媒,亦沒有天天報道這方面的消息,普通市民更鮮有談及這個問題。不同的民意調查都顯示:超過一半的選民已決定當天不會去投票。公社盟曾以50%以上的投票率為爭取目標,這個理想看來已變成幻想了。當時,公社盟自己對這個理想亦有所保留,所以表明不會以50%的投票率作為衡量「公投」成功與否的標準。但現在不但50%沒有機會,40%以上也沒有可能。有人估計,可能連30%也不到。如果屆時真的只有兩成半左右的投票率,那麼,即使是面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說今次「公投」成功吧!
出現這樣結果的原因,是發動這次「變相公投」的社民連從一開始就有私心,只為突出一黨的形象,而不考慮大局的需要。否則,這麼一場需要泛民全力以赴的「變相公投」,事前竟可以不與民主黨協商?在未有共識之前就公告天下,迫民主黨上車,結果弄到與華叔反面,只好與公民黨唱雙簧,實力大減。現在看來,無論是社民連與公民黨,都只有能力在傳媒上發動輿論攻勢,並沒有的深厚群眾基礎,到真的要發動群眾的時候,其虛弱的一面就完全暴露出來了。
今次「變相公投」弄到這麼冷清的另一個原因,是公社盟怕輸,不敢拿一些真有爭議性的具體議題去看民眾的取態,而是拿一些群眾中早有共識的抽象概念去叫群眾再表多一次態。誰不想要「真普選」,難道會想要假的?至於現有的功能組別選舉,更是設計不當,矛盾百出,群眾早已對這種選舉制度不滿,實沒有需要花公帑去再問群眾一次。公社盟若果真想多些群眾會參與今次「變相公投」,所訂的議題必須是群眾也想知道答案的議題,譬如是否應該接受政府提出的「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方案」。這才是社會關注的問題,議員亦需要知道民眾的取態,以決定自己應如何在立法會內投票。
由於今次「變相公投」的議題只是概念性地要真普選,不要功能組別,變成差不多所有候選人都把這兩條納入自己的政綱。根本不知道誰是正方誰是反方,毫無對壘味道。加上參選人的質素平平,除了九龍西的白韻琴還有點知名度外,其他人很多都名不見經傳,無法吸引傳媒作太多的報道。
原先,人們估計,以白韻琴的實力,很難威脅黃毓民,但民調顯示,白韻琴的支持度正節節上升,已與黃毓民拉近距離。這種現象顯示:港人雖有趨向激進的傾向,但社會上大多數人對社民連在議會內粗鄙的行為仍是不太認同的。今次「變相公投」的功能,只餘下可讓香港人看清楚,究竟激進派的支持度有多大了。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