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C 觀點 : 發達地區的基層處境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45061.aspx

當今世界的最大矛盾就是分配不公平。有錢人的錢如果只肯花在自己身上,就算怎樣窮奢極侈,也只能花掉他擁有的一小部分,沒法產生足夠的需求,去帶動經濟持續增長。但另一方面,普通人雖有很多東西想買,卻袋裡沒有錢。前者的錢因而沒法流入實體經濟,因為實體經濟早已因為需求不足而產能過剩。於是這些錢就只能流去金融市場進行炒賣,釀成金融風暴,遺害世界。受害者於是憤憤不平,包圍華爾街,意圖改變這套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然而,經過一輪擾攘,擁有資本的人仍然掌握大局。以美國為例,財政懸崖使執政者可以出來主持公道:一方面叫年收入高過40萬美元的人交多一點稅,另一方面又叫基層放棄一些既有的福利。結果,政府每年大約可以減少6,000億美元赤字,相對美國16萬億美元的債務,其實無濟於事。但整個世界都好像為此而鬆了一口氣,全球股市因而大升,令擁有資產的人的財富因而大增,貧富懸殊變得更嚴重。這些都不是單靠增加少許最低工資就能解決的。

現時,發達國家都只能靠量化寬鬆、亂印鈔票,作緩兵之計。長遠仍得繼續加稅與削減福利開支,否則便沒法解決債務問題。因此,發達地區的基層,今後都得面對社會福利進一步削減的惡劣處境。

香港的情況比較特殊,特區政府不怕惡名,敢做「守財奴」,令我們有可觀的財政盈餘,即使再增加點福利,我們還吃得消。不過,近年民情有變,增加福利的呼聲已成主流。香港人已不寄望透過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去改善生活,而是寄望政府向富人抽多一點稅,然後作第二次分配。發展下去,香港可能也要走歐美國家的老路。

然而,要改革分配制度並不容易,歐美那套依賴政府作第二次分配的模式已證明並不成功,但要改革首次分配的模式,則會損害建制的既得利益,一時間不容易有重大改變。短期裡,處於基層的人仍只能透過提升自己的技能,去爭取更好的生活。人在未能改變世界之前,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世界。

香港人必須明白:過去香港人的日子之所以能夠比周邊地區的人過得好,是因為周邊地區還比較落後。但現在他們已追上來了,我們能做的工作,他們很多也已學會了。他們的生產成本比我們低,很難避免香港原有的工種會繼續不斷流失。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處境並不妙。香港人如果未能及時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新興力量的冒起潮流中,找到自己可發揮功能的角色,香港人的好日子也過不了多久。把富人的錢拿出來分,只能有一時之快,長遠還得有新生的財富,合理的分配才有意思。
(轉載自201314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