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說:「人要履行仁義道德,只能憑自己的行為去做,難道可以靠其他人嗎?」,這種精神亦適用在脫貧問題上。人要真正脫離貧窮的境況,只能憑自己的努力,而非單憑其他人的援助。
社會上有人處於相對貧窮的境況,通常有兩類因素:一是社會因素,二是個人因素。近年,香港的政客只強調貧窮的社會因素。他們把貧窮的原因完全歸咎於社會制度的不合理,以便凸顯他們存在的價值──帶領人民去改造社會。如果人民知道憑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脫貧的話,就不願隨便投靠政客了。若是這樣,政客就不易有足夠的籌碼去奪取他們的政治權力了。
我並不反對從社會的角度去研究貧窮問題,本欄就不斷批評社會在首次分配上的不公平,並認為這是貧富懸殊的根本原因。然而,要改造社會並不容易,不知要等到甚麼時候才能達至。因此,這一代人要脫貧,基本上仍得憑自己的努力。
政客所能夠做的,主要是劫富濟貧。這主要是透過二次分配,由政府去做。由政府徵稅,籌集資源,為基層提供更多社會服務。但由政府提供的免費午餐,只能一視同仁,不會特別幫你活得比其他人更好。結果政府幫的人愈多,就會有愈多的人處於相對貧窮的境況。處於這種境況的人難免會有不滿,因為無論政府為他們做了多少,他們仍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因此,透過政府提供的福利,只能令人脫離絕對貧窮,而不是脫離相對貧窮。要比其他人活得更好,就只能靠自己。劫富只能救濟窮人一時,而不能長遠令人脫貧。
中共搞農民運動時,就是以「分田分地」作號召。結果,把地主的資產共了之後,生活確是好了一陣;但「窮棒子」以為已扭轉乾坤了,竟然去搞人民公社,把生活弄到比有地主剝削的年代還不如。
現時香港也有人以為,只要打倒地產霸權,把商人的暴利拿出來重新分配,香港的窮人就有好日子過。這和中共鬥地主,分田地,無多大分別。但世界真是這麼簡單嗎?憑群情洶湧時訂出來的政策,真的可以為香港帶來長治久安嗎?
其實,在香港做窮人已比很多地方好。現時,不但內地的窮人喜歡來港,東南亞、非洲,以至拉丁美洲也有人來了。他們有些只能來港做地下居民,沒法享受福利,但仍覺得香港有機會,偏偏是香港人自己感受不到。
香港的基層有公屋住,有接近免費的醫療服務,還有涵蓋甚寬的綜合援助,基本生活已有保障。此外還有十二年免費教育,讀大學可以貸款,有足夠的途徑去提升個人能力,要在香港脫貧,「由己」的路還是可行的。人們覺得這條路比以前難行,這是因為現時香港的窮人已非處於絕對貧窮,向上改善的空間已經不多。這個問題很複雜,不能單憑換個政府就可以把問題解決。
(轉載自2013年1月16日 am730C 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