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峰會終於就歐債危機取得協議,內容主要有三點:(i)以槓桿化的方式,把歐盟金融穩定基金由4,400億歐元增大至10,000億歐元;(ii)歐洲銀行自願將持有的希臘國債撇賬50%;(iii)向歐洲銀行注資1,000億歐元。市場對這些措施反應正面,認為歐債危機應可暫獲紓緩,全球股市與商品價格都出現大幅回升。然而,歐債問題真是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嗎?情況似乎不容這麼樂觀。
歐洲銀行自願將持有的希臘國債撇賬50%,無疑減輕了希臘的負擔,而技術上希臘亦不算違約,因為是歐洲銀行自願不收,非希臘到期不還。不過,這只是令希臘以後要還的責任減少,卻沒法令希臘的還款能力增加。以希臘現有的生產力與花錢的速度,依然難以解決入不敷支的問題。
希臘現在處於的情況實在兩難。要減低財政赤字,必須削減政府的開支;不削,債權國就不肯再借。但當此經濟不景,失業嚴重的環境,政府若削減公務員工資與社會福利,無可避免會引起社會廣泛的不滿。政府若不順從民意,可能連繼續執政的機會也會失去。再者,當經濟疲弱的時候,私人市場投資意欲不足,政府理應扮演更多的角色,去帶動經濟才是。現在希臘被迫反其道而行,那經濟復甦就更加遙遙無期。沒有經濟增長,政府又如何去增加自己的稅收。
因此,希臘的問題根本無得救,除非歐盟願意一世都照顧這個窮兄弟。但如果其他國家真的心甘情願,開會就不會開這麼久才有結論了。希臘之所以會出問題,就是因為其他國家不願按原來的條件繼續借錢給他吧了。
我認為:歐盟最終目的是要甩掉這個窮兄弟。大家的宗教信仰、文化習俗不一樣,很難期望這個窮兄弟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很快就追趕上來。以後希臘對歐盟只會是負累,難會有貢獻。歐盟想把希臘甩掉是理性的選擇。然而,歐盟要甩掉希臘不可以一步到位。歐洲銀行手持這麼多的希臘國債,一下子全部撇賬,會引起連鎖反應。為了不讓雷曼事件重演,歐洲得先讓銀行增資作準備。
此之所以,今次的救市措施的其中一項是向歐洲銀行注資1,000億歐元。歐洲銀行是獲得注資的承諾後,才肯自願將持有的希臘國債撇賬50%。沒有這筆注資,歐洲很多銀行根本沒法承受把希臘國債撇賬50%的衝擊,其中一些自己也可能因資產不足而沒法繼續營運。當歐盟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全面違約時,就不會再救希臘,任由希臘破產算了。這是希臘人不肯節衣縮食努力去還債的必然結果。因此我不贊成中國繼續去買希臘的國債。
歐洲國家其實不難籌到足夠的資金去應付希臘的債務危機,他們要商討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要商討承擔與援助的比例。大家都想出少一點錢,並爭取自己國家的銀行可獲多一點的注資。所以在討價還價時都堅持到最後一刻才肯讓步。現在總算有個協議,希臘問題應有一段時間不用再擺上桌面。全球的投資氣氛應可好轉。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