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收緊樓價過千萬樓宇的按揭成數,本地人只借五成,外地人只借四成,希望能藉此為樓市降溫。
這些措施若與內地的措施相比,其實仍十分溫和。因為,在內地,即使你是本地人,若是買第二間樓,也只能貸五成,並且要付較高的利息;若果非本地人(不單指外國人,同是中國人,但戶籍的所在地不同,也視作非本地人),得在該地有一年以上的交稅記錄,才可以在該地買樓。否則,即使自己有錢買,不用向銀行借,也不許買;買了也不可以拿產權證。
這項措施對中國房地產的打擊可謂是根本性的,遲早會在樓宇的價格上反映出來。現在樓價的跌幅好像不太明顯,原因是地產商還在死撐,不肯主動降價。但我認為內地樓價,尤其是在一手市場,已不可能長期再撐下去了,下半年的跌幅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中國的住宅樓價,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早已與當地人的購買力脫節。樓價之可以在用家已買不起之後仍節節上升,是因為有源源不絕的外地投資者不斷來承接。城市愈大,吸引外來資金的能力愈大,與本地購買力脫節的情況就愈嚴重。
上海是全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但上海的樓價已升至大部分上海人都買不起;上海的樓價之所以升完又升,是因為全都富起來的人,都想在上海擁有一套房子,湖南、四川、黑龍江、以至新疆的人,只要賺到了錢,都會來上海買房子。於是,上海的房價反映的,已不是當地人的購買力,而是全國投資者的偏好與承擔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能吸引外地投資者的城市,如上海、北京、杭州及深圳等,過去樓價之所以能夠維持在這麼高的水平,全靠有外來投資者的支持。現在,外來投資者有錢也不可以買了,那樓價就一定沒法在現水平支持得住。過去愈多外來投資者捧場的地方,今後樓價所受的壓力必然愈大。
現時,大部分地產商仍不肯帶頭減價,是因為金融海嘯後,帶頭減價的地產商都吃了虧,死撐到底的反而後來都佔了便宜。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中央今次已下了決心,個別領導人把自己個人的聲望也壓上去了,已不容中途收手了。
只要限制外地人購買的命令不取消,本地的購買力只會買少見少。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地產商肯先減價,就可以先搶走一批質素較好的客,遲開盤的就只能在餘下來的買家中去掏寶。在好客愈掏愈少的情況下,死撐的地產商亦不得不改變初衷。
近日,常聽到有地產商不惜以高息向地下錢莊貸款,相信他們的資金已十分緊張,很快就要減價促銷了,一旦有地產商帶頭減價,那即使是資金沒有問題的地產商,也得一起投入這場減價戰了。我估計戰幔將會在下半年打開。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