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後,全球各地紛紛建立民主政制。即使仍由共黨執政的中國,政府亦不敢從理論上否定民主的價值。民主最難生根的地方,只剩下泛阿拉伯地區。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只有真主,沒有民主。
但如果以為是伊斯蘭教妨礙了民主政制的發展,在其他地方又未必如是。世上回教徒最多的國家是印尼,但印尼的民主,近年已有長足的進步,人民已不再需要為政權的交替付出額外的代價。此外,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加納等都是回教國家,他們的民主進程都勝過阿拉伯地區。
阿拉伯民族源自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由族中的長老帶領逐水草而居,族長有無上權威,族眾都得遵從,否則無法團結族群的力量去克服惡劣的沙漠環境。單憑個人很難在沙漠中生存下去。因此,個人主義很難在這裡找到發展的土壤,有的只是家長式的部族文化。在阿拉伯語言中,原先根本沒有自由與民主的字眼。
自伊斯蘭在阿拉伯地區興起後,其影響迅速擴散。至奧圖曼帝國時代,整個中東、北非、南歐都被納入帝國的版圖,勢力一路伸展至西班牙。時至今天,歐洲的巴爾幹半島上,仍留下不少回教國家。
輝煌的歷史,令阿拉伯人充滿民族自豪感。他們覺得,以信眾人數計,他們不會比其他宗教少;如果以虔誠程度計,他們更勝過很多宗教。他們相信,他們完全有條件選擇一套與西方文明不一樣的政制,以免被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所污染。
有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阿拉伯人都對西方式的民主政制有心理上的抗拒。他們覺得,事事仿照西方,等同背叛自己的文明。因此,我們不要以為,那些與卡達菲抗爭的人,都是西方式的民主鬥士。
此外,盛產石油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礙了阿拉伯地區的民主發展。一些富裕的阿拉伯國家,如沙特、科威特、巴林等,其人均生產值都不遜於歐美強國。雖然實際的分配並不平均,但來自石油的收入,足以讓統治者以大量的福利去籠絡人民,減少內部矛盾。有些國家,錢多到不用人民交稅,亦不用人民服兵役(可請僱傭兵)。在這種環境下,人民很容易忘記要向政府問責,公民社會亦因而無法成熟起來。
再者,由於歐美國家在以巴矛盾上都偏幫以色列,阿拉伯民間有強烈的反美情緒。西方國家擔心,一旦進行民主選舉,選出來的政府很可能都是反西方的。所以,西方國家寧願在阿拉伯地區培養傀儡,也不敢在這裡孕育民主。
全球的民主發展,都得助於西方國家的背後推動;但只是在阿拉伯地區,他們卻留了一手。他們寧願與封建皇室維持曖昧的關係,也不肯支持起義的民眾,這叫阿拉伯地區的民主運動怎可能興旺起來。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