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C 觀點 : 溫家寶任內功過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43472.aspx

到十八大召開時,溫家寶()已年滿七十。按中共退休年齡的限制,他已不能再當政治局常委。亦即是說,明年春開全國人大時,他必須辭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治生涯,快將終結。

 

溫家寶剛上任時,大家都對他存有希望。因為六四前他曾隨趙紫陽往天安門廣場探望絕食的學生。大家都認為他是中共黨內的開明派,甚至以為他會在任內推動平反六四。現在看來,黨內的頑固力量仍佔上風,溫家寶已沒有機會在任內平反六四。

 

然而,溫家寶在任內仍多次發表開明意見,對中國的政治改革起推動作用。2007年他曾以個人名義,透過新華社發表文章,指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並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暗示社會主義亦應追求這些普世價值。

 

他這種論調雖未受到黨內保守派的認同,黨報上亦出現過一些唱反調的文章,但民間知道總理這樣說之後,言論已比前大膽。起碼在學術界,每當談到民主、自由、人權、法制時,大都會作正面的評價。不似以往,很多人都擔心,肯定這類價值觀,即等同鼓吹資本主義自由化,將來會成為批鬥對象。溫家寶雖未能在體制上為中國帶來民主與法治,但已在意識形態領域打開了一扇鮮風窗。

 

溫家寶在任內的另一項功勞,是全面徹底地免除了農民的稅務,基層官員已沒有藉口向農民徵收任何稅費。此外,中央政府還撥出大量預算,提供給農村作農業發展,以改善農民生活。此外,農村的醫療改革已擺上中央的議事日程。溫家寶不失為一個對三農問題有承擔的總理。

 

然而,在溫家寶任內,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卻有向左轉的傾向。尤其是在西方金融海嘯之後,北京眼見西方政府都紛紛出手救市,遂覺得政府應該在經濟發展方面扮演更多的角色,而不應單憑無形之手讓市場作自我調節。在這種心態下,北京在宏觀調控上,出手已比前更密、更重。中央政府在這方面的自信心太足並非好事,弄得不好,可以鑄成大錯。

 

金融海嘯後,中國出現了一股「國進民退」的現象。由於政府的政策向國企傾斜,國企在通訊、能源、重工方面,都獲得政策保護,造成相當程度的壟斷,民企找不到發展空間。加上銀行在資金短缺的時候,只肯貸款給國企,都不肯貸款給民企,令國企發展的速度快過民企。

 

朱鎔基年代,大量官員與國企人員要下海另謀出路,逼這批人去自食其力,令民間的動力日增。但到了溫家寶年代,得益最大的是國企,人們覺得在國企打工較安全,大學生想當公務員的比例又再增加。這種發展,足以減低民間的動力,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不一定有好處。

(轉載自20121016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