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介紹了易經乾卦的首爻——潛龍勿用,今天介紹乾卦的次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幼龍原先潛藏於深淵,戒急用忍,在不受干預的環境下,健康地成長。待積累起足夠的力量之後,自知不會輕易被加害的情況下,才爬上地面。這是龍成長過程中的第二個階段——見龍在田。
「見」在這裡是「現」的意思,與「潛」的意思剛剛相反,潛的目的就是要不現。所以「現」是一種進步,顯示成長已踏入一個新的階段,頭角已可為人所見。
但為何龍選擇見之在田呢?易經成於周初,當時中國尚是以農立國,田是從事生產的地方,乃民生社禝所繫。龍出現在田間,表示龍從淵出地面後,首要的工作是要關心社禝民生。
所以,在這個第二階段,還不可以見龍在野,因為野外是打仗的地方。坤卦的第六爻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可見龍出現於田間好過出現於野外。
龍非牛,不會在田裡從事耕種活動;龍的強項是呼風喚雨,只要呼喚得恰當,就可以風調雨順,這是人民最渴求的,是豐收的最佳保障。
龍為國家人民工作,若要成效大,就不會停留在牛的水平;直接去耕田,雖會有人得益,但得益的人不會多。龍要締造的是一個有利於廣大人民生活的「環境」——風調雨順。所以,一個好的領袖,不會單靠派發免費午餐去造福人民,而會締造一個環境,讓人民都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這樣,人民就不會覺得自己成了社會的依賴者,往後非要靠政客來打救不可。人民期望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去生活,這樣生活才有意義,人才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至於「利見大人」一詞,很多註者都把它解釋為,龍在成長的第二階段,尚需要大人扶持。大人包括權勢較大,德行較高的人。如能得到這樣的「貴人相助」,以後發展的路就會更為順利。
我不認同這種觀點。以龍的本性,是不應會去尋求大人扶持的。即使是作為大夫身份的屈原,他也覺得「送往勞來」,靠「遊大人以成名」,有損尊嚴,龍又怎會肯做這種不光彩的事?
所以,我把「利見大人」的「大人」,理解為大眾,即廣大人民群眾。龍在田裡所作的事,其產生的利益,最終都得在人民身上顯現出來,才能稱之為「利見大人」。這種解法,與小象傳「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的說法相符。
此外,乾卦的第五爻,其實也是以「利見大人」作結語的。其時,「飛龍在天」,已成九五之尊,又何需去見一般註者所說的那種「大人」?因此,我認為把大人理解為大眾與社禝,可能更為恰當。大禹能登上王位,就是因為治水的利益能見於大眾。中國歷代新朝,能登上龍位者,大都得先「利見大眾」。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