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C 觀點 : 豬肉零售商競爭失勢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7722.aspx

豬肉零售商開記者招待會,指控超級市場企圖以低價趕絕小零售商,進而壟斷市場,市民將來可能要被迫買貴價豬肉,任超級市場魚肉。

 

豬肉零售商的指控,好像有點道理。市民的確擔心市場被大財團控制的超市會壟斷市場。然而,市民不想市場被壟斷的原因,是不想市場沒有競爭,以至市民失去擇平而買的機會。可惜,今次豬肉零售商出師雖有名——反壟斷,但實際上卻是要超市不與他們競爭;變成一旦他們得逞,市民立即要捱貴豬肉;市民對此當然不會認同。

 

單憑超市減價並不足以證明超市想壟斷,否則超市豈不是連減價也不可以。這只是陰謀論。

 

現實是豬肉的批發價去年11月已下調,跌幅接近兩成。在這種情況下超市調低零售價是很正常的舉動。商人在減價仍有錢賺的情況下,當然會嘗試以減價去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正正就是市場競爭,市民全靠商人之間這種競爭,才有平豬肉買。豬肉零售商企圖以集體力量及輿論壓力不許超市減價,才是想操控市場。因此,他們的行為很難得到市民的支持。

 

現時,豬肉的批發價不到十四元一斤,但零售價都要超過四十元,差不多貴了三倍。如果以零售價與批發商向豬農收購生豬的價錢相比,差距可能更大。這種差距,顯示整個由生產者至消費者的流程效益並不算高;有辦法的商人,只要能夠簡化這個流程,就可以減低零售價,一樣有利可圖。

 

超市能夠大行其道,就是因為它能有效地管理好整個供應鏈流程。外國的一些大超市,已發展至自定商品標準,直接向生產商訂貨,藉此省卻了出口商、入口商與批發商的中間利潤;所以他們往往可以用較低的零售價去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令一些小商小販的經營愈來愈缺少空間。

 

在這個角度來看,超市的出現確起了一定的壟斷作用。但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新的經營模式無可避免會取代舊有的、效益較低的模式。這是消費者的選擇。現在連北韓也有超級市場了,正好說明這是大勢所趨。

 

小商小販的街坊生意,只能在城市發展初期、交通不方便、人均收入較低的情況下,才有較多的生存空間。香港的環境已經轉變,街邊豬肉檔無可避免會日漸式微。

 

我雖然對豬肉零售商的處境很同情,但我還是認為,他們應另謀出路,才會有前途。現時雖有一些保育團體傾向支持小商販,但他們只能保持一小部分當樣板;很難全部都保得住。以前賣豬肉的,都得懂得殺豬,而今還保得住嗎?

(轉載自2012111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