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特區政府的司局級官員,已改為政治任命,不再屬公務員系統。但現實是他們大部分是公務員出身,只有打好這份工的心態,而缺乏政治上的使命感。他們的一個通病,是害怕面對群眾。
以今次反高鐵事件為例,難得有這麼多的群眾匯聚在一起,本應是司局級官員展露身手的好機會,可惜我們的政治任命官員,卻聽從警方的勸喻,礙於群眾情緒高漲,擔心局面難以控制,因而沒有第一時間與群眾對話。
警方是來維持秩序的,他們當然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樣既不用負上額外的責任,還可以早點收工。但政策局的官員卻有責任引導事件朝有利於政府的方向發展。他們應把握機會,安撫群眾的情緒,進而爭取群眾的支持。他們應有自己的政治判斷,而不是任由警方安排。要知道警方的工作是技術性與協助性的,政策局官員不應讓位予警方來主導這類政治性工作。
其實,當時在立法會門外,除了有反高鐵的群眾外,還有全港傳媒的記者,有些電視台還在現場直播,官員在這個時候出來與群眾對話,不但可以與反高鐵的群眾溝通,還可以直接向家庭觀眾解釋政府的立場。
西方的政治家都喜歡在電視直播的時候見群眾,好過接受採訪,這樣可以避免自己的說話被人剪輯、歪曲。我不明白我們的官員為何輕易放棄這樣的機會?
官員既然放棄了這個機會,舞台自然落入反對派的議員手裡。他們在離開立法會之後,旋即走入群眾,佯以群眾的領導者自居。這樣發展下去,群眾將為甚麼人所掌握,已是清楚不過的事。
其實,按民意調查,支持建高鐵的一路穩佔多數。官員在這種形勢下,何需害怕立法會外的群眾?他們雖然群情洶湧,但相對沉默的大多數而言,亦只屬少數。現在官員不出來對話,反予人理虧的感覺。結果給反對派在這個問題上咬住不放,變成圍堵立法會的藉口。但我們的官員寧願在立法會內苦等六個小時,也不肯抽其中一部分時間去見群眾。這豈不是等如白白放棄了政府對事件的話語權?
從事政治工作的人都知道,當有反對聲音出現的時候,其實正是政府解釋政策的好機會。因為這個時候,群眾的眼光已被聚焦,透過正反雙方的交鋒,事情才容易解釋得清楚。可惜,特區政府裡缺乏善於做這類工作的人,以至政府的威信每下愈況,長此下去實非香港之福。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