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C 觀點 : 有錢人炒樓 利財富重分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23147.aspx

豪宅屢創天價,引起社會關注。有官員安撫市民,認為豪宅是另類市場,豪宅賣得貴,只會影響少數人,普通小市民可以不用擔心。

 

這種說法引來不少反駁,因為豪宅與普通物業雖有不同的銷售對象,但同在地產市場裡,無可避免會互為影響。豪宅的價格上升之後,遲早會帶動中小型物業的價格跟著上升。屆時連民生也會受影響,故政府應該早謀對策,而不是掉以輕心。

 

其實,政府若是真的想安撫小市民的話,可用別一個角度去解說;大可以把有錢人炒賣豪宅的活動,解釋成有利財富再次重新分配的活動,可助降低貧富差距。

 

人類的經濟活動會不斷地創造出新的財富。這些財富的首輪分配形式是發工資與派股息。結果是股東分得多,工作人員分得少。這是貧富懸殊的主要原因。為了調和這個矛盾,於是由政府出面向富人徵稅,透過各種福利制度分給窮人。這是財富的第二次分配。但這種第二次分配仍有照顧不足的地方,社會就只能靠有錢人發善心,主動捐錢去做慈善工作。這是財富的第三次分配。

 

其實,社會上還存在著另一種財富重新分配的模式,就是豪宅的炒賣活動。

 

有錢人的錢太多,單靠個人的消耗,花不了太多。鮑魚吃得多,會招致膽固醇超標;衣服買得多,會沒機會穿著,總不能每小時換一套。單靠有錢人的個人消費,沒法產生出太多的社會需求。另一方面,窮人雖有很多需要,只可惜沒有錢買。這種情況會導致產能過剩,經濟沒法持續增長。

 

有甚麼方法引誘富人把錢多拿出來花一下,讓錢可以在經濟系統裡多流轉一次,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分享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引他們去炒樓。

 

炒賣活動不會受制於個人的消耗能力,任你的錢再多,也有辦法叫你輸清光。把錢拿去金融市場炒,得益的人較少。金融界的工作人員早已成了打工皇帝,不用再益他們。不如讓有錢人去炒樓,那得益的人會更多。

 

有錢人要炒樓,地產商就得去買地,政府就有賣地收益,可以搞基建、增福利,廣大市民都有得益。樓宇在興建前要找專業人士策劃、設計,興建時要買鋼材、水泥,帶動一系列與建築有關的行業都有工開。樓宇建成前後,地產商還要找代理賣樓、廣告公司做推廣、銀行做按揭、律師樓做契。樓宇入伙後,還要搞裝修、買家電、添傢俬,得益的行業數不勝數。

 

由此可見,有錢人炒樓,雖會造成資源錯配與浪費,但這種情況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無處不在。當全世界政府都在用這種手段去救市的時候,讓有錢人炒樓,的確有助他們把閒錢拿出來,到經濟系統裡再流轉一次,好讓更多的人都能分一杯羹。

(轉載自2010115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