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圖)日前走訪廣州、佛山、東莞等地,了解當地的經濟受外需不足的影響,希望找到針對性的措施,又推動出口穩定增長。溫總理承認,現時的不利因素依然很多,要穩增長的難度很大。
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都非常依賴出口。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全靠全球都用中國貨。中國的外儲備是靠出口換回來的,中國的農民可以出城打工,亦得靠源源不絕的出口訂單。若果工廠的訂單減少,農民工就會失業,中國的內需亦好不起來。所以,外需不濟的時候,要提升中國的內需並不容易。
中國的出口,相當依賴兩大買家——歐盟與美國。但自金融海嘯後,這兩個買家自身的經濟都出了問題。歐洲至今仍因債務危機而沒法離開深切治療室;美國雖然過了危險期,但已變成了慢性病,很難短期裏恢復動力。在這種形勢下,這兩個地區都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不斷增加給中國的訂單。
中國向來對調控經濟有一手,但調控只能調控自己的國家,沒法調控外國的宏觀環境。因此,面對外需不振,溫總理去各地視察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中央政府能夠做的,可能只是放鬆一下銀根,以免廠家因一時的周轉不靈而被迫走上結業。
過去,中國政府還可以透過退稅的方式來補貼出口,但現在的問題不是中國的產品不夠平,而是歐美國家的人民沒錢買。他們現在都得省錢還舊債,還得增加儲蓄以面對將來的困境。中國出口的衣履、家電、玩具等,歐美國家的人早前已購買了不少,不換新的也沒有問題。對此,中國政府也無能為力。
在出口沒法大幅增長情況下,中國的企業很多都已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企業的投資,若是沒法取得回報,就會出現虧損,再拖下去就會倒閉,造成負面的連鎖反應。屆時想扭轉衰退的局面,就會更困難。現時中國的經濟形勢,可謂已十分嚴峻。
既然國外的情況中國沒法控制,中國政府只能針對中國自身的情況來進行調控。事急馬行田,現在已進入非常時期,就得採取一些非常手段。
過去,中國是借錢給美國人消費,美國沒錢還,中國就借新債給美國,幫他們還舊債。這只是一場數字遊戲,如果美元最終貶值,中國一無所得,白白把自己的產品供美國享用了幾十年。
中國對美國也可以這樣好,為甚麼不可以對中國的基層民眾也這樣好。與其借錢給美國人,不如借錢給中國自己的民眾(非大企業);講明頭兩年免息,到期可以再借,讓他們可以放心消費與投資。這樣,中國的剩餘產能就有出路,經濟就可以繼續發展。即使這些貸款將來沒法收回,得益的也是中國人,不是美國人。
這當然不是長遠之計,但現在可以先用這個方法頂一頂,換取時間去部署更周詳的方法。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