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聞,金融海嘯之後,馬克思的《資本論》忽然好銷起來。人們或許以為可以從這本陳年舊作中,找到資本主義社會究竟出了甚麼問題的答案。他們大抵都會失望,因為這本分為三大部的巨著很難看啃得下;而且描述的都是靠近二百年前資本主義初期的問題,很難套用在今天的晚期資本主義。
《資本論》中所說的剝削,主要是指資本家剝削工人。資本家以工資購買勞動力,卻奪走了勞動的成果。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工人沒有,只好競相為資本家打工,資本家就可以把工資壓至產生勞動力的成本水平(讓工人維持生命並可以繼續工作的水平),但勞動的成果遠超勞動力的成本;馬克思稱兩者的差異為剩餘價值,資本家就是靠吞佔剩餘價值,對工人進行剝削。
然而,經過近二百年的演進,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方式已出現了重大的改變。資本家已發展出很多更高明的剝削方法,他們的剝削對象已不是純粹集中在產業工人身上。
由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生需求不足,資本家很快發現,掌握下游的銷售遠比上游的生產重要。不然,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會血本無歸。所以,高明的一部分資本家會把力量用在開發市場,建立銷售網絡,以及打造品牌形象上。他們掌控了下游之後,不但可以剝削上游的生產工人,還可以剝削上游的生產商。
中國的工人造一對鞋的報酬可能只有幾塊錢,但這對鞋在零售市場上可能可以賣幾百塊錢。其中賺得最多的,不是生產商,亦不是物流商、或分銷商,而是品牌擁有者。品牌擁有者可以控制上游經營者的利潤,讓他們好像產業工人那樣,僅處於可以活下去繼續為品牌擁有者服務的水平。
但這還不算最高明的資本家,最高明的剝削方式,根本不用停留在實體經濟的活動中進行剝削,而是等實體經濟裡的經營者創造出財富之後,才直接對他們積累起來的財富進行掠奪,方法就是掌控金融市場。
在實體經濟運作的資本家,當他們積累起更多的財富之後,就會遇到一個難題–沒法把積累起來的資金重新投入生產,因為實體經濟已經產能過剩。他們必須用其他方法為閒資尋求出路。這就需要到金融市場去投資。
然而,投資市場已變得十分複雜,衍生性的金融工具層出不窮,不明其功能者已無法憑常識去理解市場的反應。人們惟有把資金交給投資銀行去管理。
現時,投資銀行掌控的資金,規模已大過實體經濟。他們所進行的虛擬活動常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一場金融海嘯,已令世上不少人的財富平白被捲走。
不但個人如是,中國這麼一個大國,也跳不出它的桎梏。中國手上的三萬多億美元的外滙儲備,現在大部分都投資在美國控制的金融市場上。其命運是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在佛祖的五指山下,孫悟空打多少個筋斗也是跳不出去的。可見掌控金融市場有多大的威力。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