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星期四

C 觀點 : 不應任由排外情緒滋長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45808.aspx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世界的原有秩序必須重寫;位處中國邊陲的香港,怎能不受影響?特區政府有責任採取必要的政策,以免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過多的衝擊。這包括︰(i)醫院應優先服務本地人(不只是本地產婦),生活必需品(不只是奶粉)應優先賣給本地人;(ii)學位應優先派給本地學生;(iii)工作崗位應優先讓本地人來填補。

 

然而,無論政府的政策訂得如何周密,貫徹得如何徹底,但由於大環境仍在不斷變化,香港人受到的衝擊,仍會層出不窮。政府只能減少這種衝擊的力度,而無法完全令香港人的生活不受影響。

 

在這種情勢下,社會上很容易會滋長出排斥內地人的情緒,輿論應避免過分渲染,因為這種狹隘的心態,不但有違香港的核心價值,而且對香港的發展有害無益。

 

歷史上沒有那個地方可以搞保護主義而不自招損害的,唯一例外的是門羅當總統年代(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美國自身資源豐富,足以自給自足,加上又有拉丁美洲做後院,才能成功排斥來自歐洲的不良影響,令美國有機會休養生息,最終成為世界首強。但美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只是初段行保護主義,後來仍得依靠全球的資源與人材,才能趕過英國。

 

香港缺乏天然資源,有的只是地理位置。沒有鄰近地區的物資供應,香港沒法自給自足;而香港的地理優勢,必須透過對外的交往,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香港必須歡迎外來人材,接受外來資金,加強對外貿易,才有經濟發展。香港不宜向外展露排外情緒,以免招來同類回應,那香港就會得不償失。

 

讀者或許覺得我的說法太過功利主義,難道香港應該為了物質利益而忍氣吞聲?讓本地人處處吃虧?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本文一開始就肯定了港人的利益應獲照顧。況且利益亦非本文唯一的考慮,「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不過是先小人君子罷了。如果要陳義夠高,我們不妨從國際的視野去看這個問題。

 

人類過往的苦難,大都源於戰爭;而戰爭的爆發,大都源於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因生活習慣、文化意識的差異,而引起的衝突。歐盟的成立,目標就是要消弭歐洲過去打過不停的戰爭,方法就是鼓勵溝通融合,減少歧視仇恨。歐盟各國間不設關稅,又容許人口自由流動,各自尋找最能展所長的工作。歐洲在二十世紀的頭45年,已打了兩場世界大戰;歐盟成立後,才出現較為持久的和平。歐盟對此貢獻不少。

 

歐洲是國與國之間也可以自由交流,香港與內地同文同種,我們有必要把我們之間的差異這麼強調嗎?香港人不是自比為地球村成員嗎?為何一時說人權無疆界,一時卻主張限制自由行?我們把內地人譏諷為強國人,間接就是視他們為非我族類。這對人類一起在地球村和平共處有幫助嗎?

(轉載自201327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