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公屋的輪候人數創歷史新高,至接近十八萬宗。其中18歲至29歲的單身申請者有四萬多宗,有不少年輕人,在求學期間,就利用他未有收入的境況,乘機申請公屋。
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這種做法都有點看不過眼,覺得年輕人將來還有很多發展機會,不應這樣快就「打定輸數」,去輪候要用公帑資助的福利性住屋。事實上,青年人,出社會工作的初段時間,通常工資都會增長得很快。
現時,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是每月8,740元;相信大部分青年人工作幾年後,都可能超過這個收入。可惜,按現時房委會的做法,一旦入住公屋,就要等十年後,才會再做入息審查。因此,這些入住了公屋的青年人,即使後來入息增加,仍可以長期佔住公屋,導致社會資源錯配,對真正有需要的人不公平。
不過,社會上亦不乏同情年輕申請者的人,他們覺得:現時樓價這麼貴,年輕人都置業無望,才會出此下策。他們又認為:年輕人想獨立,想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這不難理解;加上現在大部分家庭都空間狹窄,居住環境不理想,年輕人想搬出來自己住很正常。
不過,我並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說法。樓價高,是政府土地供應不足的結果。我們應對症下藥,要求政府增加土地供應,而不是任由年輕人濫用房屋福利的資源。
至於年輕人希望不用與父母同住,這並不算迫切性的需要,不應用公帑去協助。尤其是當公屋輪候冊上尚有逾十萬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的時候,年輕人理應讓一讓。
年輕人要過獨立生活,首先應令自己有經濟上的獨立,但住公屋仍是一種依賴,只不過是從依賴父母,變為依賴社會。年輕人一旦養成依賴社會的習慣,以後就容易放棄自力更生,寧花精神去要求政府增加福利,也不花精神去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當這樣的人在社會裡變得愈來愈多的時候,社會就很難有進步,希臘與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最近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照我所知,有不少父母其實不想子女太早搬出去住。他們覺得子女尚未定性,未必懂得獨處,在外面很容易闖禍。他們這種擔心,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現時對年輕人申請公屋持肯定態度的,主要是一些政客。因為18歲就開始有權投票,年輕人是政客主要的爭取對象,政客都不願意講一些年輕人不喜歡聽的話。2017年將舉行香港首次特首普選,有意競逐者將想盡一切方法去討好選民,相信不會有政客會要求收緊年輕人入住公屋的要求。他們最可能會做的,是承諾建更多的公屋,難道真的要全港市民都入住公屋,這些政客才感到功德圓滿嗎?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