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首競選期間,為唐英年站台的支持者之中,不乏有頭有面的富豪、前朝高官與各專業界的精英;而梁振英的陣營卻相形見絀。
梁振英當選後,人們都擔心梁振英會組班困難。原因是梁振英以前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冷酷,與曾班子的成員並不咬弦。而競選期間更有公務員發「公開信」(未具名),表示不願意與梁合作。這都使人擔心,若梁振英找曾班子的成員與他合作,很可能會碰釘子。
有傳言說:中央希望梁振英盡量沿用前朝的班子,因為這樣可令社會感覺梁接班後,大體都會穩定。梁自己的民望不高,需要一些民望高的官員來支撐局面。
香港的公務員系統,沿用英制,一向政治中立。他們中或許有些人並不喜歡梁振英,他們最多躲在一個角落寫寫匿名的「公開信」,但不見得會為梁振英的上台而辭職。事實上,不同的公務員團體都已經在梁當選後表示會繼續盡忠職守,做好公務員份內的工作。英制的公務員,無需依賴雷鋒式的積極分子,只需人人按章打工就足夠。加上有廉政公署的監督與傳媒的問責,公務員系統不應會因梁上台而出問題。
至於那批政治問責的官員,大部分亦是公務員出身,心態依然與公務員相似,可以為董建華做,亦可以為曾蔭權做,不見得一定不肯為梁振英做。如果連曾蔭權的心態,亦不外是「打好這份工」,那又怎適宜對他的班底有過高的政治上的要求?
香港的政治問責官員,大部分都政治立場模糊,只有「好打」與軟弱之分,沒左傾右傾之別。在英治時代,公務員都習慣了不要輕易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在公務員圈子裏挑政治問責官員,並非合理的做法;只有那些自己也沒有鮮明政治立場的特首,才會這樣做。
在封建時代,未必「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在民主時代,一定是一代政黨一代問責官員。英國若是保守黨上台,一定只會任命與自己政黨內的得力人員做政治問責官員,絕不會任命前任的工黨成員做在這類工作。大家的願景都不一樣,道不同怎相與謀?是否有民望,根本不是關鍵考慮。
彭定康甫上任,旋即解散上任的行政局,非我族類,一個不留,連民望極高的李鵬飛,也得執包袱。
梁振英若想在2017年的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民主遊戲中連任,在組織自己的班底時,必須向先進的民主國家學習,而不是讓那些在政治上相對幼稚的民意牽着鼻子走,找一些民望高的舊問責官員埋班。這樣炒雜錦的班底,怎有條件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自己的政績又怎會有保障?自己的班底,必須為自己所用,而非為他人所喜。
(轉載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