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

C 觀點 : 財政預算宜逆勢而行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8247.aspx

希臘的財政困局每況愈下,歐盟雖多次施以援手,效果卻適得其反。究竟原因,是西方人不太懂得欲擒先縱的道理。

 

歐盟援助希臘的附帶條件,是要求希臘推行緊縮的財政政策——減公務員薪金,降社會福利等;以為政府的開支減少後,赤字就會相應減少。

 

這種思維方式,廣東人的說法是只會計「婆乸數」。現實是政府推行緊縮政策後,經濟更加缺乏動力,GDP下降的速度比政府開支下降的速度還要快,令赤字佔GDP的比重不跌反升,更加遠離了歐盟的要求。

 

近日,歐盟又逼希臘作進一步緊縮,希臘民眾已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輕易屈服於歐盟的不合理要求。看來,希臘的矛盾還在進一步激化,短期內不會得到解決。

 

其實,最好的財政策略應是與經濟情況逆向而行的。即是說,當經濟好的時候,政府可以盡量做少一些;當經濟差的時候,政府就可以做多一些。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就基本上是逆經濟周期而施行的。

 

09年,中國經濟受到金融海嘯衝擊,中國政府不收反放。民間動力不足,就由政府出手去推動。政府拿出四萬億,到處築橋、修路、建發電廠;還增辦大學,提高醫療福利,扶助落後農村,於是經濟很快就活躍起來。

 

10年,經濟有過熱跡象,通脹開始失控,央行就加息,加存款儲備金,限制企業獲得融資的機會,還對房地產業進行嚴厲的打擊。

 

由於之前一段時間中央收得緊,所以政府手上有籌碼,當歐債危機爆發後,政府就可以放。因此,中國經濟軟著陸的機會就比較高,令香港也可以不受西方太大拖累。

 

西方的經濟學家當然也懂得這種道理,只是西方的政治環境不一樣,政府施政不得不在一定的程度上順從民意,而民意卻往往只關注個人的眼前利益,以至有好的政策也不一定有機會落實。

 

以香港為例,這兩年的經濟情況其實相當不錯,失業率低,又剛實行最低工資,市民生活應過得去,政府大可以不派錢,把錢留到經濟環境差的時候才動用;與其錦上添花,不如留待雪中送炭。然而,以現時社會的輿論,一個弱勢政府怎敢逆勢而行。

 

當然,以香港已積累了這麼龐大的財政儲備而言,派錢仍是應該的。但如果在儲備不足的時候,就應趁好天搵埋落雨柴,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以特區政府過去的表現,往往在需要動用儲備的時候,反而裹足不前。上次亞洲金融風暴,香港不是沒有儲備,但政府還是要減公務員人工,削醫療福利,令已經乏力的經濟百上加斤。需要用的時候也不用,哪要這麼多的儲備來做甚麼?

(轉載自2012210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