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C 觀點 : 官有特權 不利維穩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891.aspx

曾蔭權()坐完富豪遊艇與私人飛機後,又被發現在訪問南美時入住總統套房,一點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

 

他可能覺得:自己作為特區的最高領導人,平時出席國際會議,也可以與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同席開會、一同合照,地位與總統沒有分別。今次「公事」外訪,當然得有一點派頭。再者,自己任內為香港積累了這麼多的盈餘,住總統套房花不了多少錢,又不是收受富豪利益,應該沒有問題。

 

這種想法與大陸官員有點相似,他們覺得老子當年為革命犧牲了這麼多,天下我有份打回來的,現在當然應該由我說了算。不但今天如是,將來我的兒子還可以接我的班,大陸的太子黨就是在這種思路下形成的。

 

所以中國的官員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看不過眼,覺得他飛經濟艙,住三星級酒店是在做秀,目的在於挑撥中國民間矛盾,以影射內地官員過度奢華,特權過多。

 

我在內地出差時。就常遇到交通管制,警察把部分道路封鎖,好讓高官的汽車可以通行無阻。如果高官有緊急任務要執行,人民當可以體諒;但很多時進行交通管制的也是上下班時間,很容易令人以為,封路不外是方便高官上班吧了。這叫在路上動彈不得的人怎不罵娘?

 

看來內地高官的政治智慧與曾蔭權相差不遠。他們一方面說要依法治國,執政為民,但一遇到實際情況,就覺得自己可以有特權,可以不用與人民遵守同一樣的法律。

 

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在「為人民服務」,為了更多人的利益應該讓自己先行一步。他們忽略了人民有甚麼感覺,人民就是覺得不公平,覺得這等如騎在人民頭上。社會上有這麼多的怒氣,很多時就是這樣產生的。

 

中國每年花這麼多的氣力去維穩,他們可知道,如果他們的官員不改變這種特權作風,這些氣力都會白費。

 

中共在革命時期,經常批評國民黨貪污腐化,宣傳自己的革命隊伍裡,上下一心,同甘共苦,沒有階級的分別。可惜革命尚未成功,已為領導開小灶(提供較好的食物)。到革命成功後,一旦大權在握,在這方面就變本加厲。

 

歷史上中國革命的特色,就是只有改朝換代的功能,沒有社會改革的功能。做媳婦的時候給家婆欺負,到自己做家婆了,就不放過欺負媳婦的機會。

 

中共在革命時期,一度也說要爭取民主,但現在看來,這只是一種奪取權力的策略。當中共成為執政黨之後,就只講維穩,不講民主,怕會損害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然而,內地的社會矛盾已因官僚的貪贓枉法而日益激烈,這是單搞經濟增長沒法解決的。與其花氣力去維穩,不如真正進行政治改革,引入民主與法治,這樣中國才能長治久安。

(轉載自2012430am730C觀點)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C 觀點 : 收緊按揭 不利助民置業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844.aspx

農曆年後,樓價又再急升,估計很快就會衝破1997年創下的歷史高位。政府對此非常緊張,不斷有高官出來警告,威脅會再度出招,以防樓市泡沫爆破。

 

現實是現時距9715年,隔了這麼長的時間才破上次高位,只能說這些年來樓價升得少,而不是升得多。難道一定要樓價永遠停滯不前,政府才會滿意?

 

根據最新人口普查的資料,香港的小業主之中,有60%已供完樓;餘下的40%,供樓也不吃力,供款只佔入息中位數的20%,這樣低的借貸情況,樓市怎會出現泡沫爆破?政府實在有點過慮。

 

有傳言,政府將要求銀行進一步收緊按揭,以力阻樓價進一步上升。但此舉實與現時政府想助市民置業的政策相矛盾。

 

今後推出的居屋,政府會把提供的折扣視作是一種貸款,這樣將來補地價的金額就可以固定,不用跟市價同步上升。現時房委會正在研究,怎樣可把利率制定得既可令買家有得益,又可為社會所接受。

 

由此可見,政府助民置業的思路,亦不外是低息貸款。想不到政府這邊廂趕鬼入,那邊廂又趕鬼出,竟想銀行降低按揭比例,提高按揭利率,透過為難市民置業,以達到阻止樓價上升的目的。

 

試問政府為何要阻止樓價上升呢?目的還不是要讓市民容易買樓!但現在竟用阻市民買樓的手段,去達到幫助市民買樓的目的,這豈不是手段與目標相違背?

 

再者,這種做法與銀行現時的處境亦相矛盾,很難得到銀行積極配合。

 

去年有一段時間,銀行的確有加過按揭利息,以及降低了對部分高價物業的按揭成數,但銀行這樣做,主要並非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而是因為當時內地銀根短缺,銀行借錢給內地公司,所得的利息回報遠好過借錢給香港人買樓,加上當時很多香港人把港元存款轉為人民幣存款,令銀行缺乏港元借給港人買樓。銀行為了調節市民對按揭的需求,唯有加按揭息率及降按揭成數。

 

然而,現時內地已開始放寬銀根,而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亦開始見頂回落,香港銀行手上又多了很多資金等著要放出去。因此,近日銀行對按揭生意的取態,又再趨向積極,既降按揭利率,又增加提供給代理的按揭轉介佣金,若然政府硬要推行與市況不一致的政策,銀行只好把部分按揭貸款改為私人貸款,屆時市民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

 

其實,政府如果有心壓樓價,應自己設法增加土地供應,而不是用為難市民置業作手段。這樣本末倒置,叫市民怎會支持!

(轉載自2012427am730C觀點)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C 觀點 : 應讓年輕人申請公屋嗎?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822.aspx

申請公屋的輪候人數創歷史新高,至接近十八萬宗。其中18歲至29歲的單身申請者有四萬多宗,有不少年輕人,在求學期間,就利用他未有收入的境況,乘機申請公屋。

 

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這種做法都有點看不過眼,覺得年輕人將來還有很多發展機會,不應這樣快就「打定輸數」,去輪候要用公帑資助的福利性住屋。事實上,青年人,出社會工作的初段時間,通常工資都會增長得很快。

 

現時,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是每月8,740元;相信大部分青年人工作幾年後,都可能超過這個收入。可惜,按現時房委會的做法,一旦入住公屋,就要等十年後,才會再做入息審查。因此,這些入住了公屋的青年人,即使後來入息增加,仍可以長期佔住公屋,導致社會資源錯配,對真正有需要的人不公平。

 

不過,社會上亦不乏同情年輕申請者的人,他們覺得:現時樓價這麼貴,年輕人都置業無望,才會出此下策。他們又認為:年輕人想獨立,想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這不難理解;加上現在大部分家庭都空間狹窄,居住環境不理想,年輕人想搬出來自己住很正常。

 

不過,我並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說法。樓價高,是政府土地供應不足的結果。我們應對症下藥,要求政府增加土地供應,而不是任由年輕人濫用房屋福利的資源。

 

至於年輕人希望不用與父母同住,這並不算迫切性的需要,不應用公帑去協助。尤其是當公屋輪候冊上尚有逾十萬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的時候,年輕人理應讓一讓。

 

年輕人要過獨立生活,首先應令自己有經濟上的獨立,但住公屋仍是一種依賴,只不過是從依賴父母,變為依賴社會。年輕人一旦養成依賴社會的習慣,以後就容易放棄自力更生,寧花精神去要求政府增加福利,也不花精神去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當這樣的人在社會裡變得愈來愈多的時候,社會就很難有進步,希臘與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最近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照我所知,有不少父母其實不想子女太早搬出去住。他們覺得子女尚未定性,未必懂得獨處,在外面很容易闖禍。他們這種擔心,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現時對年輕人申請公屋持肯定態度的,主要是一些政客。因為18歲就開始有權投票,年輕人是政客主要的爭取對象,政客都不願意講一些年輕人不喜歡聽的話。2017年將舉行香港首次特首普選,有意競逐者將想盡一切方法去討好選民,相信不會有政客會要求收緊年輕人入住公屋的要求。他們最可能會做的,是承諾建更多的公屋,難道真的要全港市民都入住公屋,這些政客才感到功德圓滿嗎?

(轉載自2012426am730C觀點) 

 

 

 

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

C 觀點 : 中共黨內有哪些派系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800.aspx

今次特首選舉是港人最關心的一次。由於有評論把唐梁之爭,說成是中共黨內的權力鬥爭在香港的反映,所以香港人對中共黨內的派系也關心起來,即使是小市民,也會聽過團派、江派,與太子黨之類的稱呼,並在茶餘飯後侃侃而談,以此去推論香港特首的選情。中共在毛澤東與鄧小平逝世後,黨內已不再有一個人說了算的情況,這為不同政見的派別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間。不過,我認為中共在處理對外問題時,仍會相對統一的,決不會容許黨內有人背著中央既定的方針,在香港搞小動作。唐營自以為得到中央欽點,只是一廂情願吧了。廖暉乃中央任命的官員,不管他屬哪一個派別,中央一變臉,他也得跟著變。

 

把中央黨內分成團派、江派、與太子黨,其實非常粗疏,只能反映權力凝聚的脈絡,而不能反映意識形態與路線上的差異。純以權力鬥爭的角度去推論中國今後的演變,而不考慮意識形態之爭,勢必犯錯。

 

事實上所謂太子黨,只能反映他們的父母曾經當權,並不反映他們的政治取態。至於團派,則更不容易界定,因為大部分解放後入黨的黨員,他們都曾經參加過共青團。即使曾經在共青團的系統內工作過,亦不代表他們都是胡耀邦的嫡系,屬開明的改革派。至於江派,本身在中共黨內並沒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隨著江澤民的離職與年紀老邁,影響力只會日漸式微。

 

我並沒有內幕消息,我只能按內地的客觀環境與宏觀的歷史因素,去看這樣的土壤會萌發出甚麼樣的意識形態,再去推論他們會形成甚麼樣的派別。我想,他們大體可分為:()極左派(即毛派)()國家社會主義派,()社會民主派,()全面走資派。

 

由於中共並沒有徹底否定毛澤東,毛派在中國仍有一定的市場。這些人當中,或許有部分是基於理想,但亦有不少只在於懷緬自己過去的風光日子。

 

他們反對私營企業,反對讓資本家入黨。他們在自己的網站上公開宣傳毛澤東思想,但他們的主張已與民眾脫節,不可能再成主流。

 

國家社會主義派其實是現在的當權派,他們主張加強國力,由國家主導經濟的發展。市場只是他們增強競爭力的手段,他們並不打算全面行正式的資本主義,更無意放棄一黨專政。

 

由於執政黨不容許,所以中共黨內不可能存在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派系;但黨內卻存在著大量失去對共產主義理想,甚至可以接受資本主義的黨員,一旦中央領導變色,他們不會對抗。

 

現時,中共黨內的改革進步動力來自黨內的社會民主派。他們接受市場經濟,但不忘要公平分配。他們覺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應進行政治改革,包括引入更多的民主與法治。他們的理念並未完全與中共相左,將來應有發展的空間。

(轉載自2012425am730C觀點) 

 

 

 

 

 

 

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C 觀點 : 重慶模式與中共權鬥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774.aspx

昨文在結尾時表示,中共應容許地方政府,以不同的模式作比併,因為有差異才有真正的競爭;否則就只能以同樣的模式比發展速度,不能以不同的模式作性質上的競爭,進步不會快,很難有質的飛躍。

 

然而,有傳薄熙來的倒台,並非純因為其妻涉嫌謀殺,而是因為薄熙來在重慶另搞一套。中央懷疑薄熙來另搞一套的目的,是要證明重慶的一套比中央的一套還要好。這樣,他就有機會當政治局常委,最終成為黨國的領導人。

 

在中央尚未建立黨內民主機制的情況下,權力只能來自現有當權者的配授,而不能透過不同模式的競爭,讓優勝的模式合法地與和平地成為主導模式。這種情況逼使薄熙來除了要用實踐來證明自己的重慶模式優勝外,還要在黨內拉幫結派,包括私下拉攏軍方,以保障重慶模式有落實的機會。

 

中共自成立以來,黨內的權力鬥爭長期沒有停過,其根本原因就是黨內沒有一套民主機制,以讓黨內的路線與模式之爭可以透過會議程序與投票的方式去解決分歧。最後得動用槍桿子,或權力鬥爭去解決問題,毛澤東就是用這類手段,先後鬥垮了張國濤、王明、劉少奇及林彪等黨內不同路綫的倡議者。

 

中共這種不良傳統,當初是在革命鬥爭年代,由環境迫成的。當時,革命工作必須隱蔽地進行,否則很容易被當權者一網成擒。所以,黨員之間沒有公開的溝通,亦不知道中央有派別之爭,普通黨員沒有途徑表達自己的傾向與取捨。至中共奪得政權後,本應按馬克思主義的原則,還黨員應有的民主權利,但滿腦子帝王將相的毛澤東,依然大權獨攬,無法無天,實行一夫專政。

 

彭德懷本無政治野心,只是不忍看到大躍進與人民公社等極左的政策造成人民極大的痛苦,才把實情滙報中央,希望引起中央關注的。結果卻被打成反黨分子,誣衊他企圖奪取中央權力。毛澤東不但搞垮彭德懷,連與彭德懷意見接近的人也不放過。有些人只不過與彭德懷有過一些非政治性的接觸,也被迫要作自我檢討。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薄熙來被捕後,有那麼多人急急向中央表示效忠,目的就是要避免中央視自己是薄熙來的同黨。

 

我雖然不完全認同薄熙來的重慶模式,走文革式的回頭路,對中國並沒有好處;但薄熙來起碼有獨立思考,敢於按自己的觀察,去試行自己的模式。中共黨內必須有多一些這樣的人,才能令黨內民主變得有需要。因為,只有當黨內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大家才會覺得需要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會議程序,以投票的方式,為分歧作取捨。從這個角度來說,薄熙來對推動中央的黨內民主,是起著積極作用的。

(轉載自2012424am730C觀點)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C 觀點 : 薄熙來為何有支持者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743.aspx

薄熙來因為妻子谷開來涉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以及自己在工作上嚴重違反黨紀,被中共中央革職查辦。這本是中央理所當然應該要做的事。不難獲得全黨上下,以至全國人民的支持。然而,在消息公布後,隨之而來的是全國各地各軍政部門對中央的表態效忠潮,反映薄熙來過往曾在內地有一定的支持者;他們曾在不同的時間發表過支持薄熙來「唱紅打黑」或重慶模式的言論,擔心中央視他們為薄熙來的同黨,所以才紛紛表態支持中央的決定。

 

所謂重慶模式,主要是「唱紅打黑」,並在搞好經濟的同時,善待基層的民眾。我屬下的公司在重慶也有業務,我有時也得去重慶公幹,就我與當地人的接觸,發覺薄熙來其實不乏支持者。他們覺得薄熙來所做的事,在相當的程度上,可謂切應中國的時弊。

 

文革之後,共產主義理想已沒有人會相信;改革開放後,更人人向錢看,社會道德處於真空狀態。沒有錢,沒有權的基層民眾在政治上被官僚壓迫,在經濟上被財團剝削,在日常生活上被黑社會欺負。因此,人們的物質生活雖然比文革時好多了,但在精神上卻不舒暢。有些人還會懷念文革的日子,那時雖然窮,但大家一起窮,起碼公平一些。而且當時基層的工農兵在政治上甚有地位,可以把幹部抽出來「鬥批改」。薄熙來要求人們唱紅歌,令基層民眾可以重溫過去的革命豪情,期望有朝一日又可以翻身作主,在精神上有所寄託。

 

此外,薄熙來一到重慶,就調來自己的悍將王立軍,整頓重慶的公安局,處決了與黑社會勾結的前重慶市司法局局長文強,用自己的嫡系力量,對重慶的黑社會進行全面的掃蕩。其徹底的程度,勝過天子腳下的北京。全重慶的黃色事業都被迫關門,小市民晚間出外,也比以前有安全感。雖然薄熙來在掃黑的過程中,採取了很多不符合法制的文革式的「逼供信」手段,亦會有一定的冤案與錯案,但治安的改善卻是大多數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除了「唱紅打黑」外,薄熙來亦重視經濟發展,在重慶投入大量資源搞基建與福利房,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他在任期間,重慶的GDP增長為全國大城市之冠,令市民對前景抱有希望。

 

此外,他又制定農民工落戶城市的機制,讓農民工也有途徑享受城市人的福利。這些都可視作薄熙來的德政,令人覺得薄熙來的重慶模式,不乏值得推廣的地方。

 

我雖然對薄熙來復辟文革式的手段並不認同,但卻樂於看到中國的地方政府勇於去做不一樣的嘗試。這樣,中國的發展才能多元化;地方之間有差異,才有競爭,才有進步;效果會比強調全國一致好。

(轉載自2012423am730C觀點) 

 

 

 

 

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

C 觀點 : 光是「好打」不宜當司長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701.aspx

林鄭月娥(圓圖)被譽為現任政府中最「好打」的局長。「好打」在這裡的意思應是勇於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遇到困阻時,也不會輕易放棄原則,反而會愈戰愈勇,誓要完成任務。無可否認,在林鄭月娥身上確散發著這種「好打」的質素,市民都有目共睹。社會上有不少聲音,都認為林鄭月娥是下任政府的最佳政務司長人選,梁振英如邀得林鄭加盟,當可加強市民對政府施政的信心,有助提升下任政府的民望。

 

然而,光是「好打」只宜當常任秘書長,連當負有政治任務的局長也不適合,更何況是更高級的政務司長。勇往無前的只宜當戰將,派去執行任務就好,靠這樣的人去制定政策就弊。要當政務司長,得有政治智慧,這樣才能審時度勢,制定出恰當的策略。

 

以處理新界的僭建為例,林鄭只懂得拆無赦,這樣果真能解決問題嗎?新界的僭建問題,在港英時代已存在,英國人難道不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嗎?當時的法例難道說新界就可以僭建嗎?當時的政府難道不知道新界有僭建嗎?只是現實社會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為政者常按照緩急先後,在客觀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才作選擇性的處理。怎可能任由反對派牽著鼻子走,任人家挑議題,你就去處理?這樣一定無法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務。

 

彭定康來港做末代港督,他很清楚自己的政治任務;如果當年布政司要全力去拆新界僭建,彭定康一定第一時間叫他執包袱。

 

彭定康的前任,雖然沒有政權交接的任務要放在首要位置去處理,但也十分清楚界限街以北與以南之別,新界事項交理民府處理,建村屋不用入則交工務局批准,新界人至七十年代都不用交差餉。處理新界問題從來都不是一視同仁。

 

港英政府要這樣做,是因為新界地是英國租回來的,滿清政府答應出租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要英國政府繼續保障當地中國人既有的生活權利,包括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屋。當時的屋都不高,所以沒有說最多可建三層。

 

97香港回歸後,已沒有新界與非新界之分,但基本法仍得尊重現實,對新界原居民作額外的照顧。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基本法的文字可作怎樣的解釋,而是現實上歷任政府都沒有在僭建問題上嚴格執法。這不只是合理期望的問題,而且還得面對龐大的善後處理。如果沒有謀略,不在法理情三方面都照顧得宜,一味只靠「好打」,只會把矛盾激化,造成社會動盪。

 

我並非說僭建問題可以不理,但要理也應先理公地上的僭建,然後才理私地上的僭建;先理有危險的僭建,然後才理未有危險的僭建;先拆富豪的僭建,然後才拆普通小市民的僭建(酒窖與影音室的需要性不及住房)通通都一齊拆,根本做不到,多「好打」也沒有用。

(轉載自2012420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C 觀點 : 梁振英借雙非首度出擊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679.aspx

正當現任政府與私家醫院商討來年私院的雙非產子配額時,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突然主動向傳媒表示,他領導的政府在2013年不打算繼續讓雙非孕婦來港產子,2013年私立醫院接收雙非的名額應該是零。

 

梁的行為令現任政府甚為尷尬,有人指梁未上任已越界干預現任政府施政,等同架空了現任政府。然而,2013年已屬梁的任期,對自己任內該如何施政,梁應該有發言權。況且,若梁不在現時及早介入,待現任政府與私院達成配額協議後,將來米已成炊,只會令事情更為複雜,要修正也更困難,屆時社會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因此,梁今次的行為與取態,似乎已贏得一般小市民的支持,打電話到烽煙節目發表的意見,大部分都立場鮮明的站在梁振英的一邊;偶然雖亦會出現一些反對聲音,但分明不是主流,氣勢上已沒有莊豐源案期間那麼理直氣壯。

 

梁振英除了打算截停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外,還表示即使他們成功搶閘,將來也不應保障她們的子女可獲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這種取態很明顯與終審法院對莊豐源一案的裁決不一致。有法律界人士指梁的做法有藐視法庭之嫌,但梁似乎無意在法律層面去糾纏問題,他強調的是現實問題——不解決居留權的問題,就一定會不斷吸引內地人來港產子。這些人一定會想出層出不窮的方法潛來香港,屆時特區政府就會煩不勝煩,香港人也就無法安心。

 

梁振英現時展示的,只是他的施政方向,但並未有提出具體達到目標的方法。他既沒有說非要釋法不可,亦沒有說要逼法庭修正舊有想法,那攻擊他的人就很難說他有甚麼不妥的地方。他只是強調,市民在這方面已有明確的共識,作為特首,他別無選擇,他上任後一定要解決雙非孕婦的居留權問題。

 

現實是香港的民情已與莊豐源案期間有很大的差異,反建制派之前為了挑撥中港兩地的矛盾,曾刻意煽動地方保護主義的情緒,以至原則盡失;令公民黨也不得不在菲傭居港權問題上轉軚。今天,反對派已無法再借助人權與法治重佔道德高地,令梁振英可以利用民間的地方主義情緒反戈一擊。

 

事實上,莊豐源案的確引發出很多後遺症;市民已發覺當年政府並沒有嚇人,僅是堅持要讓莊豐源有居港權的人對形勢評估不足,現在市民的取態是:不管用甚麼方法都好,香港都要修正這項錯誤。

 

梁振英已成功地借助市民在這方面的取態,未正式上任,就不失出擊時機,令反對派知道,這位新特首會遠比他的前任更難對付。梁振英在選擇政治議題與捕捉切入機會上,已顯示出他有一定的政治能耐。

(轉載自2012419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

C 觀點 : 為何女性易變「剩女」?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656.aspx

無綫電視節目《盛女愛作戰》,諧音是「剩女愛作賤」。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認為,把三十幾四十歲的女性標籤為「剩女」有歧視性。「點解一個三十幾四十歲具專業背景未結婚的男士,你叫他做鑽石王老五;但係同樣一個三十幾四十歲的專業背景未婚女士,你叫她做剩女?」

 

其實,這個節目貶低女性的地方,不單在於名稱上把年紀漸長的未婚女性標籤為「剩女」,更在於把處於這種境況的女性描繪成自甘作賤──為了爭取及早嫁出,不惜按照男性的偏好去扭曲自己的本性。這豈不是把女性視作男性的附庸,必須按男性心目中的形象塑造自己,無法自主地做一個獨立的人。

 

節目中的女性都得「為悅己者容」。她們學化妝、學衣著、學儀態,甚至要去打Botox,以令自己更容易被男性挑中。除了容貌要遷就男性的偏好之外,性格與生活取態也要為男性的需要而調教。女性最好小鳥依人,不可侵犯男性的大男人地位。

 

為此,女性必須放棄獨立思考,不可隨自己的心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男女應該平等,節目為何要教女性這樣作賤自己?

 

現實是人類進入男權社會已數以萬年計,男女平等的思想,要到十九世紀才開始出現。即使是美國,也要到1920年才立法保障女性的投票權。男尊女卑的想法,不但男性會有,在女性的心目中也根深蒂固。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功能是替男性生兒育女照顧家務,而男性則要保家衛國,建立自己的事業,令家族得以繁衍。因此,男性只要有事業,即使年紀大一點也不愁沒有結婚的對象。男性到了六七十歲,仍可以令女性受孕。但女性到四五十歲,就可能失去生育能力。以至四十之後就不容易結婚,這是「剩女」的年齡來得快過「剩男」的主要原因。

 

此外,亦有人認為,香港出現「剩女」,是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的結果。201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香港每1,000個女性,只有876個男性。兩者相減,必然有「剩女」。

 

但我覺得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一點,是女性受傳統思想影響,不願意嫁一個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男性。

 

男性若是在香港找不到對象,還可以返鄉下揀;但香港的女性很少肯下嫁「鄉下佬」。男性若是娶了一個沒有甚麼學識,但外貌漂亮的老婆,一樣會羨煞旁人。同樣情況若出現在女性身上,她一定會被人笑話。心中的刺可能令她婚後不時仍得反覆感受痛楚。

 

再者,近年港男質素真是每況愈下,讀書成績不如女性,出社會辦事又不及女性有競爭力,加上心理不成熟,既不懂為夫,亦不懂為父;難怪有自主能力的女性,寧願保持單身。

 

這是她們自主的選擇,社會不應視她們為被男人揀完揀剩的女人。

(轉載自2012418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C 觀點 : 從個人求生到捨己為人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614.aspx

為紀念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報章上介紹了不少遊輪沉沒時捨己為人的故事。英國紳士在大難當頭的時候,仍能表現出「Ladies First」的風度,確令人肅然起敬。

 

有報道指:這只次是一次個別事件,大部分男性在災難中都自顧逃生,不理會婦孺死活。鐵達尼號有此佳績,是因為船長命船員持槍維持船上秩序,向爭先爬上救生艇的男人開槍。男人是不想死得更快,才不得不有點風度。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有學者研究過去30018宗重大海難事件,發覺女性的生還率只有17.8% ,而男性則有34.5% ,差不多是女性的兩倍。鐵達尼號海難,女性有70%生還,但男性則只有20%生還,只是少數例外。

 

學者還發現,英國男性的紳士風度不見得比其他國家好。在這18宗海難中,英國船的女性生還率只有13.9%,比平均的15.3%還要低。現實是在生死存亡的一刻,無論男女,都只顧自己逃生。女性體質上輸蝕給男性,存活的機會自然不及男性。

 

這也不能單怪男性,所有生物的基因裡都有強烈的自利傾向,求生意志壓倒一切其他考慮,這是一切生物的自然反應。在汽車交通意外中,司機位旁的乘客是傷亡率最高的。因為在意外的一剎那間,司機的自然反應,是扭軚避免自己受傷,結果是自己避過了,鄰座的乘客卻受得更應。生物若沒有利己的基因,就不能在競爭劇烈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因此,任何嚴格的教育與培訓,都沒法改變基因在自利傾向上的頑固性。

 

然而,自利傾向只能有利於個體的存活,卻沒法保護種族延續。所以基因中不但有利己傾向,同時亦有利他傾向。母親在遇到危難的時候,常把生存機會讓給自己的子女。男性有時也會這樣做,但沒有女性那樣堅決,因為男性不如女性那麼容易確認子女是否懷有自己的基因。

 

然而,當整個族群的基因也出現生存危機的時候,男性一樣可以捨己為人。讓「Ladies First」,因為女性才能生殖,少數男性已可令很多女性懷孕。因此在種族有危機時,就要多保存一些女性。鐵達尼號海難不是種族危機,所以男性不用讓「Ladies First」。

 

中國人說「時窮節乃現」,有人以為是教養問題。但若果我的基因中沒有先天的利他傾向,單憑教養也沒有用。歐洲在向海外殖民的時候,就遇過很多沒有教養的土著,為了對抗外敵,他們手持長矛,就敢向火槍衝鋒,視個人的生死於度外。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個體的生存須建立在國族生存的基礎上。利他精神能在基因中與利己的精神並存,就是因為這有助於種族的繁衍。人類的所謂高尚情操,也是為了這種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轉載自2012417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C 觀點 : 梁振英將如何組班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559.aspx

在特首競選期間,為唐英年站台的支持者之中,不乏有頭有面的富豪、前朝高官與各專業界的精英;而梁振英的陣營卻相形見絀。

 

梁振英當選後,人們都擔心梁振英會組班困難。原因是梁振英以前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冷酷,與曾班子的成員並不咬弦。而競選期間更有公務員發「公開信」(未具名),表示不願意與梁合作。這都使人擔心,若梁振英找曾班子的成員與他合作,很可能會碰釘子。

 

有傳言說:中央希望梁振英盡量沿用前朝的班子,因為這樣可令社會感覺梁接班後,大體都會穩定。梁自己的民望不高,需要一些民望高的官員來支撐局面。

 

香港的公務員系統,沿用英制,一向政治中立。他們中或許有些人並不喜歡梁振英,他們最多躲在一個角落寫寫匿名的「公開信」,但不見得會為梁振英的上台而辭職。事實上,不同的公務員團體都已經在梁當選後表示會繼續盡忠職守,做好公務員份內的工作。英制的公務員,無需依賴雷鋒式的積極分子,只需人人按章打工就足夠。加上有廉政公署的監督與傳媒的問責,公務員系統不應會因梁上台而出問題。

 

至於那批政治問責的官員,大部分亦是公務員出身,心態依然與公務員相似,可以為董建華做,亦可以為曾蔭權做,不見得一定不肯為梁振英做。如果連曾蔭權的心態,亦不外是「打好這份工」,那又怎適宜對他的班底有過高的政治上的要求?

 

香港的政治問責官員,大部分都政治立場模糊,只有「好打」與軟弱之分,沒左傾右傾之別。在英治時代,公務員都習慣了不要輕易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在公務員圈子裏挑政治問責官員,並非合理的做法;只有那些自己也沒有鮮明政治立場的特首,才會這樣做。

 

在封建時代,未必「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在民主時代,一定是一代政黨一代問責官員。英國若是保守黨上台,一定只會任命與自己政黨內的得力人員做政治問責官員,絕不會任命前任的工黨成員做在這類工作。大家的願景都不一樣,道不同怎相與謀?是否有民望,根本不是關鍵考慮。

 

彭定康甫上任,旋即解散上任的行政局,非我族類,一個不留,連民望極高的李鵬飛,也得執包袱。

 

梁振英若想在2017年的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民主遊戲中連任,在組織自己的班底時,必須向先進的民主國家學習,而不是讓那些在政治上相對幼稚的民意牽着鼻子走,找一些民望高的舊問責官員埋班。這樣炒雜錦的班底,怎有條件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自己的政績又怎會有保障?自己的班底,必須為自己所用,而非為他人所喜。

(轉載自2012416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C 觀點 : 香港樓市有泡沫嗎?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505.aspx

財爺在他的網誌上提醒市民,要小心樓市出現泡沫,置業要量力而為。這樣勸告,雖然政治正確,卻未必市場正確,投資者宜小心解讀。

 

現時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以及債務問題拖而難解,皆可以說是次按危機造成的。因此,財金官員都會對樓市泡沫十分警惕,不時都會提醒市民關注,這是他們份內的職責。

 

然而,香港的樓市與美國在金融海嘯前的樓市很不一樣,硬說香港的樓市有泡沫危機,實在缺乏理據。

 

美國樓市的泡沫,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過度借貸,二是過度建設,三是價格過度上升。但香港沒有前兩項的情況,而第三項亦只是疑似,可以另有解讀。

 

當年美國提供的次按,連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資產的人,也可以借錢買樓;而且可以頭兩年免供,後三年供半;不但新買樓的人借到錢,還可以把現有的資產加按。所以樓價一跌,就會有大量的人變成負資產,甚至會被銀行強拍,變成無家可歸。但香港的住宅業主,有六成已供完按揭,沒有負債。他們既不會因樓價下跌而變負資產,亦不會因利息上升而供不起樓,影響正常的生活開支,根本不用擔憂。

 

至於餘下四成要供樓的小業主,按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他們的供款,只佔他們入息中位數的兩成,有很強的承擔加息風險能力。所謂供樓供得很辛苦的人,只是少數近年才買樓的人。況且這批人借貸都很保守,大部分只借樓價的七成或以下,銀行的風險不大。

 

美國當年是因銀行大量放貸,造成很多虛假需求,導致地產商拼命增建新屋,才會積累大量賣不出的存貨,形成供應上的泡沫,但香港近年的土地供應量普遍偏低,樓宇的落成量遠不足社會的剛性需求,空置率只有5%,完全談不上超額建設。政府自己不設法增加供應,反借虛設的「泡沫」叫人不要買樓;這怎算有心解決實際問題?

 

至於價格是否有泡沫的問題,財爺只能指出09年之後升速過急,但這是因為08年樓價曾因金融海嘯而過度調整,急升是市場作出修正的結果,股市亦有同樣的情況。

 

現時買上車盤,供樓只佔家庭入息中位數的46%,而歷史上屬偏低水平,97年曾超過100%81年更接近200%,更說現時樓價偏高,只是一種長官意志。這或許能討好一些尚未買樓的青年人,但亦可能累他們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因為現時香港的樓市很難稱得上有泡沫,這會令政府很難人為地去壓低樓價,等遲些時樓價下跌後才買樓的人,可能會失望。

(轉載自2012413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C 觀點 : 建制派的光譜已拉闊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469.aspx

北京領導人不斷呼籲建制派要大和解,不要再分梁營、唐營,最好只有香港營,這樣才能大贏。這只是理想,但並不現實。經過今次特首選舉一役,建制派已經分裂,一派由民建聯與工聯會為代表,主要反映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另一派以自由黨作代表,主要反映商界的利益;還有一派由葉劉淑儀的新民黨為代表,主要反映專業人士與中產的利益。他們之間必然有差異,才能代表不同社群的利益。所以,他們必須在某些問題上意見分歧,才能凸顯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吸引到一些立場鮮明,理念清晰的支持者。沒有自己獨特的定位,一個政黨根本不可能找到忠貞的核心班底。

 

我認為,這或許是北京為迎接2017年特首普選的策略部署,中方並無意要建制派回到特首選舉前相對統一的保皇黨狀態。這樣建制派的政治光譜才能拉得更闊,平時以分裂去拉攏不同的支持者,在一些特殊的重大問題上,才聯合行動,建立統一戰線。這樣,建制派才可以匯聚到比前更大的力量。其實,反建制力量早已採用這種策略,建制派只是作出類似的選擇吧了。

 

北京今次分明要商界與自由黨嘗試一下被背棄的感覺。先讓唐英年「坐定粒六」,以為已被欽點;然後才讓他知道,如果平時不做好爭取群眾的工作,不積極提升自己的政治技能,北京就會移情別戀。總之,就是要商界提前知道,在新的遊戲規則下,商界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依賴阿爺「照住」已不管用;更加不要誤以為民建聯會順手照顧他們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商界才會硬著頭皮走到台前,接受普選的洗禮。

 

商界的頭面人物已公開表示,他們是愛國的,立場與北京基本一致,但他們希望由商界的代理人來當特首。北京給他們的訊息是商界可以這樣做,但不能再靠北京欽點,要自己去爭取香港市民支持。

 

香港行資本主義制度,商界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其他資本主義社會,商界都會動用自己龐大的資源,去組織有影響力的政黨,在政治上維護商界的利益,如美國的共和黨,與英國的保守黨。但香港的自由黨卻軟弱無力,難在政治上起商界代理人的作用,原因是他們以為自己已抱住北京這個大「水泡」,所以北京要把「水泡」弄穿,要商界非自己游不可。

 

梁振英為了保住自己的民望,不可能為了大和解,以後就跟商界利益與共。所謂大和解最多是賠個笑臉鞠個躬吧了,基層的利益與商界不可能一致。但北京亦不擔心商界會投靠泛民,因為泛民仇商的取態遠甚於民建聯。商界作為建制內最大的得益者,除了當建制派之外,難道會做革命派?

(轉載自2012412am730C觀點)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C 觀點 : 美國決定誰任世銀行長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9434.aspx

現任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即將卸任,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四國,都有意爭取在這個一直為美國操控的國際組織中,有多一點話語權。他們推舉了兩名候選人,一個是尼日利亞的伊韋拉,另一個是哥倫比亞的奧坎波,希望可以與美國提名的金辰勇抗衡。

 

金辰勇是韓裔美國人,本身不是金融業出身,他的專長是愛滋病研究,屬公共衛生科。美國提名他,是為了展示美國重視來自亞洲的專才,希望更能爭得新興國家的支持。

 

若是在美國的全盛時期,美國是完全不理會其他國家有何感受的。上任世銀行長沃爾福威茨,曾任美國副國防部長,是美國著名的鷹派,力主攻打伊拉克。世銀的使命是援助落後國家搞好經濟建設,但美國竟委任一個主張以武力侵略落後國家的好戰分子去擔當世銀的行長。這種事情只有美國才做得出。

 

事實上,自世銀成立的第一天開始,美國已與歐洲私相授受:由歐洲支持美國人當世界銀行行長;而美國則會支持歐洲人當國際貨幣基金會總裁。這樣歐美就可以主宰世界。

 

前任國際貨幣基金會總裁法國人卡恩,犯風化案被迫辭職;但繼任人還是另一個法國人拉加德。當時,新興國家雖有微言,但歐美國家絕不肯輕易放棄手上的權力。

 

今次新興國家雖派出了兩個代表參與競逐,而且學歷與經驗都比美國提名的金辰勇適當(伊韋拉曾任世銀副行長,奧坎波曾任哥倫比亞財政部長,而金辰勇只不過是世界衛生組織的顧問),但金辰勇仍毫無疑問會勝出。因為,美國擁有16%的投票權,而歐洲諸國合起來有37%的投票權,加起來已有53%即使歐洲有個別國家不支持美國,美國也不怕;因為世銀的決議要85%多數通過才有效。美國有16%的投票權,單是美國一國就已可以隨時行使否決權。此之所以,有人把世銀視作華爾街的分行。

 

理論上,世銀屬聯合國的分支機構,但決策並非以一國一票式運作,亦不是以人為本,按各國人口比重作加權,而是按不同國家的資本投入計加權。歐美國都自稱為民主國家,但在國際機構的營運上,卻長期只講錢,講G.D.P.,講實力地位,至今仍死抱既得利益不放。所以我對歐美國家是否真心支持全球走向民主抱懷疑態度。

 

世銀成立初期,主要把資金支持美國的盟國在二戰後進行重建,其後又用資金支持第三世界的親美國家,成為冷戰的工具。現在美國又想利用世銀制約中國對新興國家的影響力,不讓中國輕易崛起。如果美國不想給人這樣指控的話,就應該改組世銀的組織架構,讓大小國家都有公平參與世銀事務的權利。第三世界最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沒有理由不容他們參與決策。世銀既然想向第三世界推動民主,沒有理由自己不以身作則,這不是起了很壞的榜樣作用?

(轉載自2012411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