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C 觀點 : 鳩山想為日本破困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22212.aspx

日本近年選出來的首相都沒有突出的表現,有些連任期都未完就下台了。不太關心政治的香港人,可能連他們的名字也叫不出來。新任日相鳩山由紀夫似乎不想步他們後塵,他倡議的「東亞共同體」,就是旨在為日本重新定位,從而突破困局。

 

鳩山看來已意識到,中國的崛起已是無可避免的事。無論日本人喜歡抑或不喜歡,中國都可以在年內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現在連美國也要調整對華策略,日本當然不能再墨守成規。否則一定無法適應新的國際環境,只會陷自己於被動的狀態。

 

明治維新後,日本以歐美為師,不想與落後的亞洲國家為伍。這種定位,令日本的經濟突飛猛進,成了亞洲第一大國。然而,這種明顯的優勢,亦令日本萌生侵略鄰國的野心,結果導致二次世界大戰。

 

戰敗後的日本,國土被美軍佔領,實質上成了美國的保護國。現時日本的憲法,就是當時駐日的美軍司令麥克阿瑟代為起草的。日本的內外國策都以美國「馬首是瞻」。即使後來日本的經濟起飛後,日本亦沒有改變自己在政治上的這種定位。

 

金融海嘯暴露出美國的經濟已虛有其表,美國的整體國力已走下坡。日本若是一如既往那樣跟隨美國的話,一定不會有好結果。這種局面逼使日本不得不重新檢討自己的定位,鳩山的取態似乎想重返亞洲,與中國合作在亞洲經濟發展上爭取有更多的角色可以扮演。

 

長期以來,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一隻棋子,負有圍堵中國的責任。這個角色令日本政界對中國的崛起難免有所猜忌。加上中日在釣魚台及沿海油田的開發問題上素有紛爭,中日要在亞洲經濟發展問題上完全合作仍有不少阻滯,鳩山今次想重新定位並不容易。

 

此外,美國在太平洋的彼岸,當然亦想分一杯羹,所以一直倡議的是亞洲太平洋區的合作,而非單是東亞的合作。在美國的心目中,亞太區的合作,成員應包括澳洲與新西蘭,這樣就可以減少中國在東亞的主導作用。

 

鳩山今次倡議的「東亞共同體」,似乎是把重點放在亞洲,以爭取中國作更多的支持;美國對此不無微言。鳩山在未取得「老大哥」的認可下,已提出這個新方案,顯示他已決心在戰略上重新部署。美國今後若仍想把日本視作棋子一樣擺布的話,一定會感到失望。

 

日本的經濟自九十年代初的高峰期下滑以來,一直沒法擺脫困局,其原因是:日本一直在心態上視中國的崛起為一種威脅,而非看作是一個好機遇。鳩山今次想搞「東亞共同體」,關鍵是要取得中國的合作。為此,日本政界必須改變舊有的意識形態。

(轉載自20091118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