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C 觀點 : 殺校不如救校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27659.aspx

由於香港的出生率不斷下降,學校每年收到的新生亦只能同步下降。但這種情況並非平均地發生在全港所有學校,而是有些學校依然極受家長歡迎,但有些學校卻出盡法寶也乏人問津。

 

招生不足的學校,如果情況不太嚴重的話,還可以透過減少每班人數的方法暫時應付一下,但若是情況進一步惡化,那就只好縮班;當縮班也縮無可縮時,那收不到學生的學校,就只好接受自然死亡的命運。

 

無論教育界接受與否,學校中必然有部分辦得好,有部分則未盡人意。作為家長的,當然想送子女去好一些的學校。過去,好一些的學校學額不足,想鑽進去也沒有辦法。現在,整體報讀的學生少了,就會令到一些原先要退而求其次的學生也有機會入讀好的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差一點的學校想收生就更困難了。

 

在差一點的學校任教的老師,當然希望全港同時推行小班教育,那就可以逼使名校也收少一點學生,令他們的學校有多些收生機會。但這明顯與家長的意願不一致。

 

香港的家長迷信名校,不管自己子女的程度是否合適,總之不經努力不會心息。這並非虛榮心這麼簡單,而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有這種心態不難理解。所以,爭入名校的社會風氣,短期裏誰也改變不了。

 

因此,若現階段就強要名校也實施小班教學,勢必招至家長群起而攻之。凡是未能令子女進入名校的家長,都可能視自己的子女,為此項政策的受害者。對教育當局而言,老虎屁股還是不碰為妙。

 

有些學校,雖然不屬名校,但位處人口尚在增加的新發展地區;由於新建的學校不多,本身已有人滿之患。若他們也得推行小班教育,那部分學生就得舟車勞頓,往其他有學額多的地區學校就讀,這不但會增加交通負荷,還可能會影響貧苦家庭的生活質素。政府在推行小班教育時,亦得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全面推行小班教育,不如按照具體情況,對不同的學校採取靈活的策略,先在招不足學生的學校推行小班教學。這種做法會令辦得不好的學校,反而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好像不符合商業社會的經營模式,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從來都是社會主義的,由政府出手扶助弱校,教育界內的反對聲音應該不大。因此,政府不必斤斤計較是否每個學生獲得的資助都一樣。政府與其扮演殺校的兇手,不如勇當救校的英雄。增撥資源給那些收生困難的學校花不了多少錢,總好過花精力與教育工作者搞政治鬥爭。有些學校要步向死亡,乃客觀環境造成,遲早都會出現;那政府又何必急不及待去做醜人呢?等花錢花到審計署批評,社會輿論不滿時,屆時再出手,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為。」

(轉載自2010921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