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C 觀點 : 出兵目標應簡單明確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22478.aspx

9.11之後,美國先後出兵阿富汗與伊拉克,表面上雖打了勝仗,但實質上並沒有達到原先出兵的目標,反弄到泥足深陷,無法自拔。究其原因,主要是把出兵的理由與出兵想達至的具體目標也混淆了。

 

要人民犧牲自己的子弟出外打仗,當然要有理由。為了動員更多的人這樣做,很容易將理由愈找愈多。但到了真正要打的時候,就不能簡單地把出兵的理由轉為出兵的目標。因為目標太多、太複雜的結果,是任務永遠無法完成。打下去,就勞民傷財;不打下去,就意味失敗。美國在越戰時期已犯過類似錯誤,想不到一犯再犯,難免又要自取其辱了。

 

9.11事件令美國人驚覺,美國本土也有機會遭到襲擊,而且可以死這麼多人,連象徵美國強盛的世貿雙塔也倒了下來。美國人覺得不能沒有回應,政府必須有所行動。孫子說︰「將不可怒而興兵。」美國今次出兵,受情緒推動,但事前卻計算不足,忘記了孫子所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美國認為9.11恐怖襲擊是阿蓋達組織領袖拉登策劃的,正當的做法是通緝他,要他接受司法審判。如果他在美國,可以拘捕他,如果他在外國,就只能與外國商討,把他引導回國受審。外國不肯,只能說服,或與他絕交。但美國錯估了自己的實力,把與他意見不一的國家視為「邪惡勢力」,要去之而後快。小布殊還錯把這場戰爭喻作「十字軍東征」,變成與整個回教世界為敵。

 

本來,如果只是為了反恐,那就應把戰爭的目標集中在殲滅阿蓋達組織算了。即使捉不到拉登,只要把他們的基地炸個稀巴爛,也可以向國民有所交代。但美國卻想乘機擴張自己在中東的勢力,想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建立聽命美國的政權。結果在阿富汗要與塔利班為敵,在伊拉克要與侯賽恩的支持者為敵。其實,塔利班與侯賽恩,原先都不想與美國為敵,他們只是想奪回政權吧了。美軍一日不走,他們就殊死與美軍對抗。現時,他們已被當地人視作勇於對抗外敵的民族英雄,支持者愈來愈多,美軍的日子已愈加不好過。

 

回想當初,美國初來的時候,還把自己打扮成人民的解放者,要為當地人民帶來民主政制、宗教自由、婦女解放、以及兒童受教育的機會。把這麼宏大的理想也視作出兵的目標,是否切合實際?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與政治現實;美國再強,也難把這個艱巨的任務擔在自己的肩上。

 

經過八年的努力,美國人也只好面對現實,把這些漂亮的目標一一放棄。奧巴馬現在想做的,只是盡快培訓當地人來接替美軍,連清剿塔利班力量也不敢提了。這場戰爭,耗費了這麼多的資源,犧牲了這麼多的生命,為的原來只是想脫身,真是何必當初呢?

(轉載自2009124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