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C 觀點 : 增容積率最快見效

http://hk.centanet.com/icms/article-tc-230-37472.aspx

為了增加土地供應,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政府計劃恢復在維港以外的填海,以及加強對地下岩洞的利用。現正為這兩項做法向社會展開諮詢。

 

市民對善用岩洞一定不會反對,但對於填海,相信會有人有異議。因為過去政府在維港的填海,確有過度的地方,以致有部分人,一聞填海就色變。不過,今次政府打算填的,都在維港以外,而且不會在受保護的海岸線地區;即使有人反對,數目亦不會太多。再者,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香港人若要改善生活環境,無可避免要佔用自然環境,除非我們只住天然山洞,或在樹上做人巢氏;否則總得有所取捨,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填海固然會影響海洋生態,但劈山一樣會影響陸上環境,我們只能兩害取其輕,不能一聽到填海就以環保為由加以反對。說到底,我們提倡環保,目的亦是為了我們的後代可以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總不能為了環保,現在就不容人們去改善居住環境。

 

香港有700萬人口,如果與其他有類似數目人口的城市比較,香港已開發的市區用地其實相對少的。因此,香港人要改善生活環境,不增加土地開發是做不到的。即使我們把地產霸權一一打倒,如果沒法增加土地供應,香港人的惡劣居住環境依然無從改善。

 

明白這一點之後,相信市民就未必再會以寸步不讓的態度來看待填海與在陸上的土地開發問題。然而,無論是開山還是填海,都不是一蹴即就的。現在才開始諮詢,最少十年至十五年後才可以有實際的樓宇供應,真是遠水難救近火。若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目標,莫如提升現在市區的容積率(以前多譯作地積比率)。這樣就不用開發新土地,也可以在現有的土地上多建一些樓宇。這種想法其實與很多家庭想名校收多一些學生的想法差不多。他們寧願不要小班教育,也想自己的子女多一點入名校的機會。

 

在過去一段時間,負責城市規劃的人,都在努力把市區的容積率降低一點。但對很多市民來說,他們寧願住得密一點,也不想搬得太遠。有人寧願在市區住劏房,也不去新界住獨立單位。因為市區的基建設施較為齊備,交通亦比較方便,負責城市規劃的人,是否也應考慮市民這方面的取態。

 

現實是,市區的容積率一旦提升,很多本來沒有重建價值的舊樓,都會重視吸引投資者的能力。舊區重建的問題,就可以靠經濟誘因去解決。土瓜灣塌樓與花園街燒死人的慘劇也可以減少;市民的居住環境亦可以在一個較短時間裡得以改善。由此可見,放寬容積率的做法是值得認真考慮的。

(轉載自20111223am730C觀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