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C 觀點 : 鏈家用人方式 難在香港立足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50070

據報,北京的鏈家地產(圖、資料圖片)已在香港設立公司,很快會進軍香港。

鏈家單在北京已開了九百間分行,員工近二萬人,市場估有率接近五成。鏈家在北京做得這樣好,自然想把他們在北京的那套拿到其他城市複製,想來香港發展是自然不過的事。可惜鏈家在內地其他城市的嘗試都不甚成功,使人懷疑鏈家在北京的成功可能靠某些偶然因素,而非靠他們吹噓的鏈家模式。相信鏈家會先爭取在內地北京以外的城市立足,然後才考慮來環境不同的香港。

其實,鏈家的用人模式,很難適應香港的特殊環境。鏈家為了標榜他提供的服務比別人好,連前綫的銷售人口都一律要求有大專學歷。大陸的大專畢業生比香港多,加上工作難找,鏈家出三千元底薪,加10%拆佣已不難請到大專生。但香港的大專生鮮有選擇做地產代理的,因為地產代理工作辛苦,平均收入亦不高,大專生可以有其他選擇。香港本地也有一間堅持要請大專生的地產代理公司,但做來做去都做不大,原因就是自己為自己設限。鏈家來港若是堅持非大專生不請的話,亦會遇到請不到人的問題。鏈家要靠規模效應,請不夠人,何來規模,這足以造成他們的致命傷。

再者,鏈家不但要請大專生,而且只請從未做過地產經紀的新人,這在香港更難做到。因為,香港有發牌制度,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得先考取牌照。鏈家若是只請沒有牌的新人,根本違章,不可能立即開展工作。若自行培訓,然後送他們去考試,取得牌照後才正式開工,費時甚長,加上新人的淘汰率高,成本很大。所以自從有了發牌制度後,這個行業都傾向請已有牌的人,不肯再花成本去請全新的人。

此外,由於這一行並非人人都適宜做,一般人在未確認自己可以在這行生存之前,不會貿貿然花錢花時間去考牌。鏈家若是只請新人,而不利用已有牌的人,經營成本會比內地高,更不容易生存。

鏈家只請新人,是擔心舊人已學壞手勢,不容易改造。有經驗的人會有自己的觀念,未必認同鏈家的做法,所以鏈家寧願請甚麼也不懂的新人,好讓他們完全跟隨設計出來的流程,向客戶提供鏈家訂出來的標準服務。鏈家不需要員工遇事有自己的判斷,而只是依足公司的指引去做就是了。他們要求員工迷信公司的模式,不可質疑公司的決定,人人只能做公司的馴服工具,樂於只做一顆螺絲釘。

為達到此目的,他們花很大的氣力對新人進行培訓,美其名是建立公司文化,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進行「洗腦」。但香港人最抗拒的就是被人洗腦,鏈家這一套不容易被香港人接受。
(轉載自2013830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C 觀點 : 短期內鏈家不會來港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50051

自從本欄連續多天介紹北京的鏈家地產之後,引起了一些本地傳媒對這家公司的好奇,紛紛對它明查暗訪,希望可以弄明白,為何我創辦的中原地產,在全國三十多個城市都已取得立足點的情況下,竟會對一間近年才在北京起步的鏈家這樣重視。

據香港的傳媒報道,鏈家地產已在今年5月正式在香港註冊,隨時可以擇日開張,在中原的發源地展開「顛覆」活動。不過,報道未能證實,在香港成立的鏈家地產有限公司與北京的鏈家是否同一間公司。在香港要註冊一間有限公司很容易,有人專門成立一些在外地已做出成績的同名公司,希望這些公司來港發展時,會用高價向他們取回自己的名字。

據香港公司註冊處的登記,香港鏈家的董事是梁永欣和李振聰,他們都不是北京鏈家的高層管理人員。即使他們真的是北京鏈家的代理人,他們也只是負責註冊工作,不似是實際管理人員。

我個人不相信北京的鏈家短期裏會來香港作實際的經營,因為鏈家的營運模式至今只能在北京成功,在內地的其他城市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鏈家已經先後在大連、天津、青島、成都、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設立分公司,大部分都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唯天津在經營5年後才取得收支平衡。現時天津鏈家的業績,無論在整體上,還是人均或舖均上都不及中原。如果鏈家的模式在內地北京以外的城市都生存困難,它怎有條件,來香港這個環境完全與內地不一樣的城市經營。

中原利用「無為而治」與「自組織理論」,大大提升自己的變通能力與適應環境能力,易地存活的成功率很高,我們已在中國三十多個城市設立新公司,大部分都能自負盈虧,快的在首年已有盈利。這顯示:我們的模式不難複製,而且成功率很高。

表面上,北京鏈家成長的速度比我們快,這是因為中原一向奉行「道法自然」的原則,要求各個分公司憑自己賺到的錢與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作有機的增長,總公司不會為他們輸血打補針。中原沒有利用香港總行的財力,建立規模上的優勢,並藉此去欺壓對手。

而鏈家則採取相反的策略,他們不會像中原那樣,容許新發展的城市去自找當地的生存模式,而是硬性要求把北京鏈家的一套照抄過去。他們會為新發展的城市大量撥錢、配人、搬電腦程式。他們要地方老總不要理會虧損,也要跟足北京的一套。他們相信只要不斷增加規模,一定會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屆時就會賺錢。

然而,即使同在內地,不同的城市亦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者有不同的習慣與偏好,而地方政府亦有不同的策略與稅制,鏈家硬搬北京的一套,在內地都碰到頭破血流,怎有條件來香港發展?
(轉載自2013829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C 觀點 : 向外經營 回來持有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50031

香港屬生產力相對高的地方,其產出中必然有相當一部分沒法被消費掉,那就需要把剩餘的部分進行投資。

或許有人說,我沒有投資,我只是把錢存放在銀行裡。除非你只是把錢放在床下底,否則餘錢一樣會流入投資市場;因為銀行不會只是把你的錢放在保險箱裡,而是會把你的錢轉借給其他人去投資,或是銀行自己去買一些投資產品,否則銀行如何有錢派息給存款者?

因此,除非香港的經濟出現負增長,不然香港每年都會有一大筆新的餘錢要進行投資。這些資金有兩類選擇,一是投入實體經濟,做新的生意,或是擴展原有生意;二是購買有機會升值的資產。前者是經營性的,後者只是持有性的。

香港地方小,人口又增長得慢,能經營的生意有限,資金沒法全部留港發展。自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已有能力向外經營,主要是北上設廠。隨著資金的積聚,與經營能力的提升,香港人已有能力向歐美先進國家進行投資。香港人現在可謂在全球各地都在經營著各種各樣的生意。

有經營能力的人,一定想向全球進軍。因此,我們不應反對香港資金向外作經營性的投資,在海外也可以賺大錢。這對本地生產總值(GDP)沒有貢獻,但對國民生產總值卻可以有很大的貢獻,大大提升香港人的富裕程度,與競爭能力。美國這麼強,就是因為它在全球都有經營,而不是局限於本土。因此,我們亦不應反對香港人向海外作經營性的投資,這不是撤資,而是進取,對香港有好處。

關鍵是他們在海外賺到錢之後,會不會把錢調回來,在香港持有資產;那就不管他們是持有物業,還是持有股票,甚至只是把錢存在香港的銀行,都會對香港的經濟帶來好處。

如果他們在香港投資物業,那香港超過一半的家庭都會得益。香港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已自置居所;有資金流入,樓價就水漲船高,令本地業主也可以分享海外投資的收益。即使是沒有樓的人,也會因擁有樓的人增加消費及有能力作更多投資而分到一杯羮。內需增加可令基層市民更容易找到工作,更有機會加薪。

有人或許會擔心,樓價上升會令未買樓的人更難置業。但解決住屋問題不一定要買樓,租樓也可以。只要政府增加供應,擁有超過自住需要物業的人就得把樓出租,他們為了爭取租客,就得減租。樓價或許會因資金流入而上升,但租金只能反映本地人的承租能力。投資者愈多,租客就愈有討價還價能力。

因此,我們不應歧視到海外作經營性投資的香港人,最緊要是他們在賺錢之後,願意把錢調回香港,持有資產作長線投資。
(轉載自2013828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C 觀點 : 香港宜開徵資產增值稅嗎?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50011

昨文指出,經營性的投資才能為社會帶來實質的增值,而持有性的投資只是坐享資產價格名義上的升值吧了。社會上必須有人作經營性的投資,令社會的生產力提升,那原先持有資產的人才有升值的機會。因此,大部分政府都會鼓勵經營性投資,而不希望資金過度活躍於持有性的投資,有些政府還會對持有性的投資徵收資產增值稅。

香港開埠以來都沒有徵資產增值稅,因為英國作為資本主義的老祖宗,十分明白資本的重要性。英國借鴉片戰爭佔領了香港,當時香港又是一個漁村,極需要資金投入才能把它建設成為一個商埠。港英政府不想向祖家要錢,只能設法吸引民間的資金,凡願意來香港投資的,不管是作經營性投資的,還是作持有性投資的,都一律歡迎。

並非所有擁有資金的人都喜歡或懂得經營,如果只是得經營性的投資,抗拒持有性的投資,能夠吸引到來的資金一定不如兩者一視同仁。況且,進行經營性投資亦無可避免需要有一定的固定資產,如廠房、機器等。如果經營者需要把一部分資金困死在固定資產上,一定會影響他的經營能力。

以我辦《am730》為例,我總共投資了八千萬港元,如果我要買廠房、買印刷機,就起碼得多花三個億,那我可能會打消了創業的念頭。因此,我需要有資金作持有性投資的人去減少我創業的風險。此外,當經營都不用把太多的資金投放在固定資產之上的時候,他的經營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一個只歡迎經營性投資,不歡迎持有性投資的地方,實質上在妨礙經營者的資金有效利用。

特區政府最近打算向商用物業的交易也徵收雙倍印花稅,措施會打擊投資者買商用物業作出租用途,因為這會導致首三年的租金收入可能連交印花稅也不夠,這對經營者不利。因為,當社會上缺乏買舖與買寫字樓收租的人的時候,經營者豈不是要花資金自己去買舖與寫字樓,那他們能夠經營的生意就會受制約。他們僱用的員工得減少,他們能夠為社會產出的商品與服務也會減少。這對社會沒有好處。

社會上有些人,他們的財富可能是繼承得來的,他們並不懂得經營。亦有一些人,他們曾經做過生意,賺過錢,但不想再去冒風險了。社會應設法把他們的錢留在本地,而不是把他們的錢趕去外國;即使他們在本地只是作持有性的投資也不應歧視。他們買證券也好,買物業也好,都可以提升經營者的能力。

香港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資產大部分屬持有性的投資,如果政府打擊這類投資,資金流失,中產階級持有的資產就會貶值,中產階級將損失慘重。因此,一個原先沒有資產增值稅的地方,不可輕言徵收增值稅,資金流失可以嚴重影響一個地方的消費能力與再生產能力。
(轉載自2013827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C 觀點 : 經營性投資與持有性投資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990

一個地方要吸引投資,首先要吸引經營性的投資,其次才是持有性的投資。

所謂經營性的投資,就是開設一間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公司,透過公司的有效營運,令營運過程中所產生的增值,大過營運所需要的成本,這樣公司就可以有利潤。

所謂持有性的投資,就是純粹買入一些資產,如地產、證券、黃金、名畫之類,持有一段時期,希望在持有期間,投資品的價格可以有所上升,令投資者可以用買入價更高的價錢賣出,賺取差價。

經營性的投資的特色是必須僱請工作人員,因為只有透過人的工作,才能起增值作用,才能使原材料變成新產品,才能提供服務給有需要的人。社會上有人從事經營性的投資,社會上的人才有工作做,他們的能力才有機會發揮出來,化成商品與服務,令社會的普遍生活水平可以提升。

相反,從事持有性投資的人,基本上可以不聘請工作人員,除非規模很大,那才需要有人維護資產、研究市場、辦理交易,以至盤點核算等。但純粹靠這些工作人員,並不足以令這些資產增值,還得看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情況。它需要社會上千百萬人(不屬於它公司的人)努力工作,生產出更多的財富,令有條件進行持有性投資的人增加,投資品的需求才會上升,這樣投資品的價格才會上升,之前的持有者就可以有利潤。從事持有性投資的人,本身沒有為社會帶來增值,他們只是利用社會經濟增長的機會,搭一程順風車吧了。他們對社會的實質貢獻,遠不及經營性的投資者。

因此,大部分政府都會歡迎與鼓勵經營性的投資者,為他們提供居留權、稅務寬免、廉價土地,以及其他政策優惠。但對持有性的投資者,有些政府視他們為不勞而獲者,對他們的獲利徵收較重的增值稅。因為,他們所賺的錢本應屬於全社會的,所以政府可以收回一部分,重新再作分配,幫助弱勢社群。

於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喜歡作經營性的投資多於作持有性的投資。我寧願花氣力去營運一間分行遍布三十多個城市,員工超過5萬人的公司,而不是炒賣地皮等升值算了。我寧願一早起來為《am730》寫稿,而不是漏夜注視歐美股市行情。老實說,我測市的能力不比很多專業的投資者差,但我不喜歡坐享其成,經營時的增值,可為我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所以,有時我看到炒家這麼容易賺錢,我也覺得不合理,認為政府採取措施加以遏抑一下也是應該的。然而,長期以來,香港都沒有向持有性的投資徵收增值稅,是否政府在刻意偏袒富裕階層?還是因為持有性的投資也有一定的社會功能,值得吸引這類資金留在香港?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留待下次再談。
(轉載自2013824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C 觀點 : 有新投資 才有向上流動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945

近年,香港社會的向上流動明顯減少;年輕人雖然不難找到工作,但不容易有升職機會,看不到有美好的前程,所以有一定的怨氣,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如對他們的上一代好,因而懷念舊時代,反對現建制,令社會出現一種不安的情緒。

其實,相對其他發達地區而言,香港的年輕人已算幸運,因為在大部分地方,年輕人的失業率都比成年人高一倍以上,少的也有二十多個巴仙,多的可以超過五十個巴仙。他們連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街上遊蕩,聚眾搞破壞,以發洩情緒。

香港人的情緒雖比其他發達地區好,但其實我們有條件更好,只是我們斷錯症,試圖用不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吧了。

我們的意見領袖,簡單地把社會問題用階級矛盾的方式去解釋,把矛頭指向社會的富裕階層,指他們官商勾結,壟斷市場,藉着地產霸權,謀取暴利,導致普羅大眾沒有好日子過,社會上因而瀰漫着濃烈的仇商與仇富情緒。這對香港沒有好處,因為這種情緒會阻嚇富裕階層把資金投在香港,沒法為香港創造更多的向上流動機會。

所謂向上流動,說得白一點,就是升職加薪。如果沒有升職,工資最多是每年跟着通脹加多一點,不會比其他人多很多,不會覺得自己在向上流動。一定要升職,才能加得比別人多,才會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如果公司不發展,沒有出現新的高層職位,要靠自己做得比上司更好去取代他,那絕不容易。上一代的人,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上司多於戰亂中成長,沒有正規學歷,新一代取而代之的機會還多一些。但今天出社會工作的人,上司的學歷已不比自己差,且工作經驗豐富,早獲老闆信任,很難取而代之,要升職談何容易。

其實,年輕人要升職,關鍵是社會上是否有人作新的投資。當一間公司擴大分行網絡的時候,自然會提升多幾個分行經理,當一間廠增設新生產綫的時候,自然要聘新的管工。當一個機構擴大規模的時候,自然要配備更多的專業人才,否則,任是大學培養出更多的高學歷人才,他們也只會懷才不遇。

可惜,近年有跡象顯示,香港的經濟雖然不斷在增長,但賺到錢的人卻沒有同步在香港增加投資,沒有為社會創造更多的高級職位,這叫青年人怎樣向上流動?

因此,香港應設法吸引更多的投資,而不是阻嚇投資。現時社會上有一批人,鼓吹要反對私人發展商參與新界東北發展,又要求收回領匯,收回地鐵,甚至收回電力公司,這些都是嚇怕投資者的行為。至於在爭取勞工權益時,乘機把投資者妖魔化,實是最傷感情的事。投資者即使不撤資,也會減少投資。這樣,社會又何來向上流動的機會?
(轉載自2013823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2日星期四

C 觀點 : 香港還歡迎投資嗎?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910

我曾在本欄多次指出,現時社會上那股仇商、仇富的情緒會破壞香港的營商環境,對香港的未來發展非常不利。網上有人批評我,指我的論調旨在維護資本家的利益,反對基層爭取自己的合理權益,令社會上永遠只有少數人獲益,多數人受害。批評者認為:為了伸張社會公義,必須不惜破壞現行對廣大人民不公平的營商環境。

長期有看本欄的讀者應該知道,其實我並不認同社會現時的分配模式,我一向支持讓參與工作的人分享公司的利潤。這是他們有份創造出來的工作成果,他們應該有份分享。我不但這樣主張,而且在我掌控的公司裡付諸實踐;我旗下的公司,都把三分之一的利潤,按工資的比例,分給每一個工作人員。我不會反對工作人員用合法的手段去爭取權益。

不過,工人爭取權益的時候,亦得考慮老闆是否負擔得起,否則弄到公司沒法經營下去,對工人也沒有好處。因為,當投資者無利可圖的時候,他們就會撤資,起碼不會增加投資。美國的底特律市之所以會破產,就是因為六十年代的一場工人運動,只顧工人的利益,不理投資環境所受的破壞,結果資金逐步撤出,留下一大批沒法找到工作的工人,等待社會救濟。

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財富,但這只是在原始社會行得通,現代社會已不可能。原始社會靠打獵與採集,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資源。但如果要底特律的工人用打獵與採集的方式去積累足夠的資金去搞汽車製造業,可能要等多幾個世紀。

搞汽車製造業,要建廠房,買機器,請工人,管生產,推產品,安排貸款,樣樣都需要資金。可見在現代社會,已不能單靠勞動作原始積累去發展經濟。現實是在純靠勞動力的年代,人類連吃也經常吃不飽,哪有資本積累。

香港人現時所過的,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安穩最豐裕的生活。要過這樣的生活,必須有資本投入,不能單靠勞動力。但香港現在有一股左翼思潮,卻只強調勞動的功能,否定投資的作用,甚至將投資邪惡化。這只會驅使資金撤離香港,另找更好的投資環境。

我認識不少做生意的朋友;他們說,近年已不想看香港的報紙,因為傳媒常把有錢人與商人妖魔化,把他們描繪成奸商,欺騙消費者,食水太深,還企圖官商勾結,壟斷市場;甚至連他們的生活方式,也被揶揄一番。他們已覺得香港不如以前那麼可愛,有思變之想。

香港社會本來不愁沒有資金,但若果社會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稀罕資金在香港投資,覺得資金會搞亂香港,要投資者承擔懲罰性的稅務,限制投資者的活動空間,那資金就會選擇不留在香港。香港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資金也有自己的選擇。
(轉載自2013822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C 觀點 : 下半年經濟有隱憂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871


第二季本港經濟的增長比預期好,按年計錄得3.3%的增長,比首季的2.9%為高。
 原先,不少人認為,由於中國經濟放緩,香港必受拖累;加上政府出辣招後,樓市交投淡靜,很多相關的行業都會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港經濟很難有好表現。

然而,統計數字卻與人們的預期不一樣,這可能與統計數字無可避免會滯後有關。倘若真是這樣,一些負面因素將會留待下半年,才逐漸反映出來。

雖然香港人愈來愈對循自由行方式來港的內地人沒有好感,但現實是自由行對香港的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以及其他相關的服務行業都有不少好處。香港的基層能充分就業,亦基本受益於自由行。

現時,香港的失業率只有3.3%,而住戶的入息中位數亦增加了5.5%受惠於最低工資的提升,低收入的僱員工資增幅更大,名義計升了7.7%,市民收入多了,自然會樂於消費。第二季私人開支增加了4.2%,內需再度成了經濟增長的動力。

然而,香港人的收入增加,既非建基於個人的競爭能力的提升,亦非建基於社會整合能力的改善,而是相對依賴自由行的政策。沒有自由行帶動起來的服務行業的興旺,香港的失業率很難下降到3.3%的低水平。沒有人力市場的緊張,市民的收入就不易提升。

可惜,有部分香港人對自己的處境認識不清,常以為內地人搶了香港人的機會,妨礙了香港人的原有生活,因而對內地人採取排斥的態度。而有部分傳媒亦熱衷於在這個問題上推波助瀾。有跡象顯示,內地人已感覺到香港人的不友善。當世上其他地方都在千方百計吸引內地遊客的時候,我們卻對他們採取抗拒的態度,不難想像他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再者,內地經濟正在放緩,而中央又增加力度去打擊貪腐,來港買奢侈品的內地豪客已在減少。不難預期,下半年自由行對香港經濟裨益亦會減少。

經濟增長得依賴內需、出口與投資。現在內需有隱憂,而出口又受制於海外市場低迷,本來還可以靠投資。可惜,近年香港人仇商、仇富,投資不但沒有得到鼓勵,還經常受到打擊。加拿大的宏利保險,在港設地區總部,買了一棟寫字樓,單是繳付印花稅就交了三億八千萬元。今後還有哪間外來公司願意在港作這類投資?

一個地方的經濟增長不應單靠地產投資,但打擊地產投資無可避免會傷及一連串的相關行業。這些辣招暫時只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交投量,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尚未顯現。但這並不代表這些負面影響不存在,只是在統計上滯後罷了。我擔心,到下半年負面影響呈現時,下降趨勢已經形成,「如滾圓石於千仞之山」,積重難返矣!

(轉載自2013821am730C觀點)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C 觀點 : 敘利亞已死逾十萬人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848


埃及軍方剛宣布延後清場行動,旋即展開突襲,目的就是要穆斯林兄弟會放鬆防範,措手不及。

軍方利用推土機,不費吹灰之力就清除了穆兄會的防禦工事。防暴隊隨即開進並大量施放催淚彈。而躲在附近屋頂的狙擊手,則對頑抗的死硬分子開冷槍。一切都早已部署,在廣場上紥營的穆兄會支持者當然無法抵禦,只能作鳥獸散。

從這個角度來看,清場行動是成功的。但撤離了營地的穆兄會支持者,很快又在其他地方匯聚,抗議活動沒有完全平息,衝突還蔓延至埃及多個其他城市,傷亡數字正不斷增加。

據穆兄會的報告,衝突已造成二千人喪命逾萬人受傷。但官方昨日公布死了逾500人。唯在場的西方記者表示,即使傷亡人數沒有穆兄會所說的那麼多,亦遠比官方公布的多。這樣大規模的軍事鎮壓,近年已鮮有出現。

軍方已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可以不經法庭審訊就可拘禁違反戒嚴令的人。軍方將乘機捉拿穆兄會已暴露的領袖,未暴露的將轉向地下。穆兄會的支持者雖多,也很難敵得過全副武裝,並且已開殺戒的軍警。穆兄會的勢力,今次會受到慘重的打擊。

不過,事件亦導致臨時政府分裂,副總統巴拉迪已宣布辭職。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故不想自己的名聲被沾污。經此一役,臨時政府中的強硬派將會更加得勢。他們的雙手已沾滿鮮血,他們的心腸只會更加死硬。他們必須牢牢地掌握權力,以免被他們殺害的人有機會向他們算帳。穆巴拉克做不出的事,他們也已做了;他們一定會千方百計以免自己落入穆巴拉克一樣的命運。

然而,當一個社會被撕裂之後,難道還有比軍事鎮壓更有效的方法去令社會恢復秩序?難道可以透過邀請各派勢力在廣場搞「商討日」就取得協議嗎?說到底,人類至今仍未願意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否則,為何各國都要花這麼多的氣力搞軍備。愈是軍力強的國家,動用軍力的次數愈多,正是因為它「好使好用」吧了。美國就是因為他的軍力強勁,才可維持今天的世界秩序。

然而,穆兄會在埃及執政,並不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美國在中東的主要盟友以色列,為此深感威脅。再者,穆兄會從誕生的一天開始,就擺明要和西方過不去的。它想埃及擺脫外援,以免西方文化污染伊斯蘭的信仰。因此,西方國家從骨子裡沒法對它放心,樂於看到它下台。埃及軍方今次只不過替西方做醜人吧了。

我是否妄下斷語?讀者只要看看西方會否認真制裁埃及軍政府就知道了。死了這麼多人,西方一定會譴責,但美國不一定會斷絕軍事援助,最多暫停一陣子。至於禁運,我相信大體不會。

(轉載自2013816am730C觀點)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C 觀點 : 埃及兩派必須妥協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824

我原先還以為,當埃及軍方出動裝甲車,以實彈作鎮壓時,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者將沒有選擇,唯有退居地下,埃及的局面會暫時平靜下來。但我忘記了穆兄會是一個宗教組織,宗教是只講信仰,不講理性的。教徒比一般人更願意為信仰而犧牲。他們對宗教的感情堅貞而持久,用武力去鎮壓教徒,效果不如鎮壓普通示威者。此之所以,軍隊在兩個主要廣場進行武力清場後,穆兄會的支持者很快又在其他地方聚集,繼續進行抗議活動。

現時埃及的對抗軍政府活動,已由開羅蔓延至阿歷山大港等全國多個城市,每天都有過百人在動亂中喪生。據一些人權組織的報告,埃及軍方已不止在平亂中開槍殺人,還開始殺害被捕的穆兄會的忠貞分子,以免留下後患。

現時,軍方已全面關閉支持穆兄會的電台與報紙,傳媒只能發放支持軍政府平亂的訊息。凡是不認同軍事政變的人,都被視作恐怖分子與極端分子。而軍方的漠視人權清除異己的舉動,卻被說成為了平定動亂的必要手段。

然而,這絕非解決埃及問題的好方法。穆斯林兄弟會是埃及歷史最悠久、群眾基礎最鞏固的政治組織,支持者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企圖把一個這樣大的組織排除於政治舞台之外是不切實際的。

埃及大多數人民都信奉伊斯蘭教,世俗派集中在城市之中。但埃及的經濟命脈與軍事力量,大都掌握在世俗派手中。要埃及有安寧的日子過,兩派都得接受對方的存在,而不是把對方排除出局。

可惜,現在雙方都誓不兩立,不肯包容,鬥爭就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有結果。據報軍政府正著手把穆斯林兄弟會列作非法組織,這對穆兄會已不是新鮮的事件,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他成立以來,大部分時間他都被當權派視作非法組織,但他們的組織卻一直在發展,相信今次軍政府亦沒法徹底消滅他們。

現在聯合國及一些西方國家都想為兩派作調解。最理想,當然是雙方在評估形勢後接受現實,穆兄會得接受,穆爾西已被推翻,不可能重任總統,而世俗派亦得向穆兄會承諾,下次選舉會讓穆兄會參加,不會對他們進行不公平的制約。可惜,現時雙方都火遮眼,非要自己主宰一切不可。那埃及人民只好繼續吃苦。

香港的政局也有類似的情況,民主派必須明白,香港的政制發展,不可能完成排除北京的代理人的參與,而北京亦得明白,硬要把民主派排除在政治權力中心之外,亦不會有好結果。

任何社會都需要有改革派,社會才有進步,但改革派亦不能不照顧建制派的既得利益;否則,改革就會阻力重重,沒法寸進。王安石變法,就是因為沒考慮既得利益者的需要而失敗的。香港的民主派不應只顧理念的純潔性,而不理計劃的可行性。
(轉載自2013817am730C觀點)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C 觀點 : 雙手染血 心腸更硬

http://hk.centanet.com/home/ArticleHandler.aspx?id=49794

埃及軍方剛宣布延後清場行動,旋即展開突襲,目的就是要穆斯林兄弟會放鬆防範,措手不及。

軍方利用推土機,不費吹灰之力就清除了穆兄會的防禦工事。防暴隊隨即開進並大量施放催淚彈。而躲在附近屋頂的狙擊手,則對頑抗的死硬分子開冷槍。一切都早已部署,在廣場上紥營的穆兄會支持者當然無法抵禦,只能作鳥獸散。

從這個角度來看,清場行動是成功的。但撤離了營地的穆兄會支持者,很快又在其他地方匯聚,抗議活動沒有完全平息,衝突還蔓延至埃及多個其他城市,傷亡數字正不斷增加。

據穆兄會的報告,衝突已造成二千人喪命逾萬人受傷。但官方昨日公布死了逾500人。唯在場的西方記者表示,即使傷亡人數沒有穆兄會所說的那麼多,亦遠比官方公布的多。這樣大規模的軍事鎮壓,近年已鮮有出現。

軍方已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可以不經法庭審訊就可拘禁違反戒嚴令的人。軍方將乘機捉拿穆兄會已暴露的領袖,未暴露的將轉向地下。穆兄會的支持者雖多,也很難敵得過全副武裝,並且已開殺戒的軍警。穆兄會的勢力,今次會受到慘重的打擊。

不過,事件亦導致臨時政府分裂,副總統巴拉迪已宣布辭職。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故不想自己的名聲被沾污。經此一役,臨時政府中的強硬派將會更加得勢。他們的雙手已沾滿鮮血,他們的心腸只會更加死硬。他們必須牢牢地掌握權力,以免被他們殺害的人有機會向他們算帳。穆巴拉克做不出的事,他們也已做了;他們一定會千方百計以免自己落入穆巴拉克一樣的命運。

然而,當一個社會被撕裂之後,難道還有比軍事鎮壓更有效的方法去令社會恢復秩序?難道可以透過邀請各派勢力在廣場搞「商討日」就取得協議嗎?說到底,人類至今仍未願意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否則,為何各國都要花這麼多的氣力搞軍備。愈是軍力強的國家,動用軍力的次數愈多,正是因為它「好使好用」吧了。美國就是因為他的軍力強勁,才可維持今天的世界秩序。

然而,穆兄會在埃及執政,並不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美國在中東的主要盟友以色列,為此深感威脅。再者,穆兄會從誕生的一天開始,就擺明要和西方過不去的。它想埃及擺脫外援,以免西方文化污染伊斯蘭的信仰。因此,西方國家從骨子裡沒法對它放心,樂於看到它下台。埃及軍方今次只不過替西方做醜人吧了。

我是否妄下斷語?讀者只要看看西方會否認真制裁埃及軍政府就知道了。死了這麼多人,西方一定會譴責,但美國不一定會斷絕軍事援助,最多暫停一陣子。至於禁運,我相信大體不會。
(轉載自2013816am730C觀點)